|
1 |
歐盟2021-2027數位教育行動方案,培育未來數位人才
|
2021/01/06 |
陳宗胤/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 |
|
2 |
英國高等技術教育重大改革計劃,培養符合未來產業技術人才
|
2021/01/06 |
李佳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副研究員 |
|
3 |
日本改革攬才政策,以解決勞動力短缺
|
2021/01/06 |
李映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4 |
韓國以人為本培育科研人才,力拼2030年躍升人才強國
|
2021/01/06 |
李修瑩/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經理 |
|
5 |
展望2030年的全球職業消長和能力變化
|
2021/01/06 |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
|
6 |
因應就業資訊可視化趨勢,美日職業資訊網站運作現況比較分析
|
2021/01/06 |
張峻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研究員 |
|
7 |
技能再造與終身學習,打造更美好的工作未來
|
2020/12/01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8 |
新加坡培育多元跨域數位人才之策略與重要措施概述
|
2020/12/01 |
林益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與區域研究組副研究員 |
|
9 |
具未來能力的企業學習文化,有助面對4.0世代的挑戰與問題
|
2020/12/01 |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 |
|
10 |
淺談各國強化零工經濟工作者社會安全保障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作法
|
2020/11/05 |
林俊甫/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
|
11 |
OECD中高齡就業政策推動策略
|
2020/10/07 |
陳冠良/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
12 |
各國因應高齡社會漸進式退休機制分析
|
2020/10/07 |
呂怡慧/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
13 |
從新興技術看如何支持老齡人口成長
|
2020/10/07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14 |
新加坡職業教育體系與特色(下)
|
2020/09/04 |
吳舒婷/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
15 |
科層式組織邁向平台化組織
|
2020/09/04 |
寶鼎出版社 |
|
16 |
新加坡職業教育體系與特色(上)
|
2020/08/03 |
吳舒婷/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
17 |
數位歐洲計畫:打造歐洲未來的數位藍圖
|
2020/06/04 |
楊雅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8 |
培育能源產業女性人才之國際作法
|
2020/05/07 |
呂依婷/科技部促進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專任助理 |
|
19 |
歐盟透過數位轉型計分板 推動數位轉型策略
|
2020/04/08 |
楊雅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20 |
德國因應數位轉型 發展數位學習與電腦評量職能的數位化工具
|
2020/04/08 |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 |
|
21 |
日本如何培育職業訓練師
|
2020/04/08 |
陳冠蓉/日本政策研究者 |
|
22 |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日本的職訓如何培育新技術人才
|
2020/03/05 |
陳冠蓉/日本政策研究者 |
|
23 |
德國職業訓練師培訓體系介紹
|
2020/02/06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24 |
德國工業4.0就業能力養成—以福斯汽車集團為例(下)
|
2020/01/09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25 |
歐盟運用大數據分析線上職缺,掌握產業人力需求
|
2019/12/02 |
陳明訓/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管理師 |
|
26 |
英國:推動技能轉換與終生學習
|
2019/12/02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27 |
英國投入一億英鎊推動「國家再培訓計畫」
|
2019/12/02 |
楊雅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28 |
德國終生學習4.0─以數位化生產與商業模式為導向的職能培訓
|
2019/12/02 |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 |
|
29 |
國際與台灣的AI人才培育政策
|
2019/12/02 |
林蒧均/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
|
30 |
日本促進青年製造人才發展措施
|
2019/11/01 |
吳佩靜/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31 |
美國推動青年人才參與製造業做法
|
2019/11/01 |
董正玫/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 |
|
32 |
德國工業4.0就業能力養成—以福斯汽車集團為例(上)
|
2019/11/01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33 |
德國產官攜手共同打造中高齡人才專屬就業舞台
|
2019/10/05 |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 |
|
34 |
國際活化中高齡者人才就業的啟發
|
2019/10/05 |
郭振昌/台北市銀髮人才就業諮詢顧問 |
|
35 |
STEM理工教育的挑戰及歐美各國的教育作為
|
2019/09/05 |
阮孝齊/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
36 |
歐盟技能預測—2030的趨勢與挑戰
|
2019/09/05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37 |
日本版O-NET職業資訊網站將於2020年3月上線
|
2019/07/03 |
許永萱/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講師 |
|
38 |
歐洲國家因應新科技與共享經濟之勞動相關措施
|
2019/06/06 |
林俊甫/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
39 |
美國數位經濟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因應
|
2019/06/06 |
楊書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40 |
日本的新科技及新經濟模式發展與勞動市場之變革
|
2019/06/06 |
丁心嵐/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
41 |
韓國因應新科技及新經濟模式發展之產業人才養成策略
|
2019/06/06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42 |
美國職業資訊網站O*NET的發展
|
2019/06/06 |
許永萱/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講師 |
|
43 |
科研人力招聘的性別友善策略:美國標竿案例
|
2019/05/08 |
張怡玲/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呂依婷/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專任助理 |
|
44 |
推動科學工程領域的性別多樣性:加拿大的作法與建議
|
2019/05/08 |
彭渰雯/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
|
45 |
韓國迎向未來工作之大學人才培育計畫
|
2019/04/01 |
黃月純/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教授;2013年韓國天主教大學訪問學者 |
|
46 |
美國人工智慧人才的培育與意涵
|
2019/03/11 |
李隆盛/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
|
47 |
韓國提高最低工資後續影響分析
|
2019/03/11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48 |
南韓設立創新學院 力拼第四次工業革命
|
2019/02/11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49 |
韓國:藉培養國際競技大賽參與者提升產業人才
|
2018/12/10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50 |
日本中小企業的事業繼承支援政策
|
2018/11/06 |
潘姵儒/日本政策研究者 |
|
51 |
談德國全日制職業教育
|
2018/11/06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52 |
日本的育人革命:人生100年時代構想會議
|
2018/10/08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53 |
美國加強21世紀職技教育法案的重點與意涵
|
2018/09/11 |
李隆盛/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
|
54 |
德國工作4.0白皮書 - 科技創新下的勞動條件
|
2018/09/11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55 |
美國新領人才的崛起
|
2018/09/11 |
蔡淯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助理 |
|
56 |
日本製造業數位轉型策略及職訓制度變革
|
2018/09/11 |
張峻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 |
|
57 |
「日本未來投資策略2018」推動AI人才培育及運用
|
2018/09/11 |
張峻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 |
|
58 |
德國工作4.0白皮書—數位經濟人工作心態
|
2018/08/09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59 |
加拿大推出「全球人才策略」積極延攬高階科技人才
|
2018/07/10 |
楊雅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60 |
全球移民潮,改變了你我所在的每個城市
|
2018/07/10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61 |
城市領導者如何有效整合新移民
|
2018/07/10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62 |
美國STEM人才培育的趨勢與意涵
|
2018/06/11 |
李隆盛/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
|
63 |
英國全齡職涯伙伴關係 開創銀色大未來
|
2018/06/08 |
楊雅婷/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64 |
日本高齡勞動力政策:致力於實現「終生勞動制」
|
2018/06/08 |
潘姵儒/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65 |
德國版高年級實習生:SES組織促進高齡再就業機制
|
2018/06/08 |
林蒧均/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
|
66 |
日本的「女性經濟學」政策:讓女性發光的社會
|
2018/05/07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67 |
德國反思:顛覆職場性別 只靠女孩日不夠
|
2018/05/07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68 |
美國學徒制育才正乘勢而來
|
2018/03/13 |
李隆盛/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
|
69 |
政策誘因做得好,可有效緩解就業問題和技能落差
|
2018/03/07 |
邱慧菁/天下文化副總監 |
|
70 |
韓國積極推動職業能力鑑定政策
|
2018/03/07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71 |
CASE計畫:英國的高階產學合作育才政策
|
2018/02/09 |
莊雅惠/中臺科技大學專案計畫助理 |
|
72 |
歐洲產業博士計畫
|
2018/02/09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73 |
德國:Software Campus獎助方案 打造未來IT專業經理人
|
2018/02/09 |
王寶苑/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政策組研究員 |
|
74 |
日本開放式創新之產學合作
|
2018/02/09 |
張峻菁/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研究員 |
|
75 |
日本「共育型實習」產學合作培育策略
|
2018/02/09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76 |
日本: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
|
2017/12/06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77 |
韓國高齡人力資源政策(下)
|
2017/12/06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78 |
人才荒?看世界各國如何彌補技能落差
|
2017/10/11 |
邱慧菁/天下文化副總監 |
|
79 |
日本:勞動型態改革的九大主題
|
2017/10/11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80 |
德國:因應工業4.0 職訓快速修法
|
2017/10/11 |
王寶苑/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政策研究員 |
|
81 |
「銀髮海嘯」來襲,新加坡鼓勵退休勞工再就業
|
2017/09/12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82 |
德國最新國際鏈結策略
|
2017/09/12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83 |
韓國高齡人力資源政策(上)
|
2017/09/12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84 |
美國:推廣學徒計畫促進就業
|
2017/08/10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85 |
英國:鬆綁工作簽證限制 延攬全球數位經濟人才
|
2017/07/07 |
吳佩靜/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86 |
德國藍卡法案:引進高階人才,補充專才缺口
|
2017/07/07 |
王寶苑/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研究員 |
|
87 |
日本善用國際人才:看重人才多元性及流動性
|
2017/07/07 |
張峻菁/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研究員 |
|
88 |
首爾市「全球村計畫」強化外國人生活環境
|
2017/07/07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89 |
日本專門學校的新科技人才培育
|
2017/06/12 |
潘姵儒/自由文字工作者 |
|
90 |
英國近期的科學投資與創新
|
2017/06/12 |
莊雅惠/中臺科技大學專案計畫助理 |
|
91 |
德國顛覆性別 引導孩子選擇未來職業
|
2017/05/09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92 |
英國脫歐戰略關鍵:技術人才的培育
|
2017/04/11 |
莊雅惠/中臺科技大學專案計畫助理 |
|
93 |
韓國積極培養第四次產業革命所需人才
|
2017/04/11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94 |
英國脫歐新戰略:加強產業創新與人才培育
|
2017/03/09 |
莊雅惠/中臺科技大學專案計畫助理 |
|
95 |
美國白宮人工智慧白皮書解讀:迎戰就業市場完美風暴
|
2017/03/09 |
臧聲遠/Career就業情報公司顧問 |
|
96 |
日本啟動跨部會AI研究中心
|
2017/02/13 |
許永萱/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講師 |
|
97 |
歐盟未來十年整體就業趨勢
|
2017/01/11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98 |
歐盟發展活躍老化與世代連結之策略
|
2016/12/12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99 |
美國高齡政策:善用科技 增進社會連結
|
2016/12/12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100 |
北歐國家評估推動「強制性成人繼續教育」
|
2016/12/12 |
馬扶風/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01 |
韓國「社內大學」 邊工作邊修學位
|
2016/11/08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02 |
荷蘭EP-Nuffic:人才培育的國際化
|
2016/10/12 |
莊雅惠/中臺科技大學專案計畫助理 |
|
103 |
德國立方體學院 : 確保4.0人才職能品質
|
2016/10/12 |
王寶苑/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政策組研究員 |
|
104 |
CareerOneStop:美國職業生涯及就業平台
|
2016/10/12 |
許永萱/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講師 |
|
105 |
爭取優秀IT人才 日本全方位攬才
|
2016/10/12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06 |
數位媒體改變生活與工作
|
2016/10/12 |
許君禪/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07 |
AGE Platform推動歐洲中高齡工作政策
|
2016/09/08 |
徐珊/歐洲政策研究者 |
|
108 |
南韓漸進式延後退休制度
|
2016/09/08 |
黃麗璇/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 |
|
109 |
日本銀色人力開發術
|
2016/09/08 |
林昭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
|
110 |
美國的創業發展新政策
|
2016/08/12 |
董正玫/逢甲大學助理教授 |
|
111 |
歐洲「創業學校計畫」從小培育創業思維
|
2016/08/12 |
黃韻竹/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12 |
澳洲四大創新政策方向
|
2016/08/11 |
許永萱/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講師 |
|
113 |
倫敦:全球軟實力之都
|
2016/07/11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14 |
德國「人機互動」計畫:發展跨領域研究團隊
|
2016/06/13 |
王寶苑/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政策組研究員 |
|
115 |
美國YouthBuild計畫:強化失學者就業力
|
2016/06/13 |
許寶月/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16 |
韓國放寬大學管制 積極培養產業人才
|
2016/06/13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17 |
韓國積極培養女性科技人才
|
2016/05/12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18 |
日本製造業人才育成施政策略
|
2016/04/12 |
張峻菁/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研究員 |
|
119 |
新加坡:SkillsFuture未來技能計畫
|
2016/04/12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20 |
韓國中小企業活用外籍R&D人才
|
2016/04/12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21 |
日本下世代科技創新人才之育成做法
|
2016/03/10 |
張峻菁/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研究員 |
|
122 |
韓國「薪資遞減制」:推動漸進式退休,並促進青年就業
|
2016/02/03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23 |
國際移民的趨勢
|
2016/01/11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研究員 |
|
124 |
國際移民對經濟及政策之影響
|
2016/01/11 |
陳明訓/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25 |
德國如何化「難民危機」為填補人力缺口的「轉機」
|
2016/01/11 |
王寶苑/工研院IEK研究員 |
|
126 |
韓國K-MOVE計畫推動青年海外就業
|
2016/01/11 |
蘇怡文/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分析師 |
|
127 |
吸引國際人才是我國重要課題
|
2016/01/11 |
龐寶璽/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理財與稅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
|
128 |
資源革命的未來商機與人才舞台
|
2015/12/10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29 |
西門子因應工業4.0的人才培育與發展
|
2015/12/10 |
劉怜君/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工廠事業部客戶服務處 工業技術訓練中心經理 |
|
130 |
德國著手研議職業教育與訓練之改革 以因應數位化工作環境
|
2015/12/10 |
陳明訓/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31 |
英國製造業發展 需持續強化產學接軌的人才策略
|
2015/12/10 |
董正玫/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深專案經理 |
|
132 |
科學園區與人才發展:以芬蘭、英國及美國為例
|
2015/11/12 |
胡太山、賈秉靜、羅欣玫/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
|
133 |
紐澤西產業聚落人才網絡體系之發展
|
2015/11/12 |
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34 |
德國產業公協會驅動職業教育引擎 培植技職人才
|
2015/11/12 |
吳佩靜/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35 |
韓國青年失業低薪現況與因應措施
|
2015/11/12 |
歐宗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36 |
日本青年失業低薪現況與因應措施
|
2015/11/12 |
歐宗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37 |
澳洲職業與教育訓練體系(VET)最新改革與發展趨勢
|
2015/11/11 |
周華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
|
138 |
歐美國家的創業政策概述
|
2015/10/13 |
劉欣儀/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助理研究員 |
|
139 |
新加坡投資創業計畫介紹
|
2015/10/13 |
劉欣儀/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三所助理研究員 |
|
140 |
波蘭青年創業政策概述
|
2015/10/13 |
陳慧珊/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41 |
新加坡扶植創業的七大挑戰
|
2015/10/13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42 |
日本如何打造生涯現役社會,化勞動力危機為轉機
|
2015/09/10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43 |
退休模式與生活滿意度關聯性分析:韓國、德國、瑞士的比較
|
2015/09/10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44 |
歐盟:企業應建立中高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提升銀領工作者價值
|
2015/09/10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45 |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善用中高齡人才
|
2015/09/10 |
陳慧珊/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46 |
歐洲努力吸引菁英人才回流
|
2015/08/12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47 |
新加坡的人才戰略思維及困境
|
2015/08/12 |
楊穎鋒/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研究員 |
|
148 |
新加坡研究:HR要成為企業的策略夥伴 職能及專業須提升
|
2015/07/13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49 |
資歷架構發展、核可、維護及品保:以多國經驗為借鏡
|
2015/07/13 |
許寶月/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50 |
CAFCE認證機制 提升加拿大大學合作教育的價值
|
2015/06/12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51 |
具活力和務實導向的日本專門學校
|
2015/06/12 |
莊雅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助理、李隆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 |
|
152 |
美國國科會促進女性學術發展之ADVANCE計畫介紹
|
2015/05/13 |
彭渰雯/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
|
153 |
G20會議呼籲:提供青年更佳的職涯起點
|
2015/04/13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54 |
從O*NET看美國「有前景的工作」與「綠色工作」
|
2015/04/13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55 |
美國「國家製造業日」重塑製造業在年輕人心中的形象
|
2015/04/13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56 |
美國建置職涯階梯 引導工作者職涯發展
|
2015/04/13 |
李曉媛/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57 |
馬來西亞啟動「專才回流計畫」,吸引專業人才回流
|
2015/01/13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58 |
由美國「新學徒訓練」看歐巴馬解方
|
2015/01/13 |
楊穎鋒/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研究員 |
|
159 |
日本漸進式退休制度的發展(上)
|
2015/01/13 |
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60 |
日本人才培育與引進政策
|
2015/01/13 |
董正玫/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研究員 |
|
161 |
德國「高科技戰略」與產業人才政策
|
2015/01/13 |
董正玫/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研究員 |
|
162 |
韓國「製造業創新3.0戰略」及引才作法
|
2015/01/13 |
董正玫/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研究員 |
|
163 |
法國「新的工業法國」與引才作法
|
2015/01/13 |
董正玫/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研究員 |
|
164 |
日本漸進式退休制度的發展(下)
|
2015/01/13 |
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65 |
瑞典漸進式退休制度的發展
|
2014/08/20 |
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66 |
高齡化的經濟影響:以芬蘭為例
|
2014/08/19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67 |
國際活化高齡人力資源的機制與企業對策
|
2014/08/19 |
郭振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
|
168 |
德國如何將人口高齡化的危機轉為契機
|
2014/08/19 |
王寶苑/工研院IEK研究員、傅清萍/工研院IEK專案經理 |
|
169 |
英國漸進式退休制度的發展
|
2014/08/19 |
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70 |
新加坡延攬外籍人才的積點制度
|
2014/07/15 |
藍科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
|
171 |
加拿大延攬外籍人才的積點制度
|
2014/07/15 |
藍科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
|
172 |
澳洲延攬外籍人才的積點制度
|
2014/07/15 |
藍科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
|
173 |
新加坡中小企業人才培育計畫
|
2014/07/15 |
李慧筠/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74 |
探討日本培育人力資源的全球化策略
|
2014/07/15 |
洪振義/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
|
175 |
日本延攬外國優秀人才之積點制度
|
2014/07/15 |
張秋蘭/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助理教授 |
|
176 |
全球科技人才流動趨勢
|
2014/07/15 |
陳曉郁/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
|
177 |
新加坡職涯教育與訓練制度
|
2014/06/18 |
林俞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 |
|
178 |
日本成長型中小企業與新鮮人共同開啟職涯
|
2014/06/18 |
李曉媛/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
|
179 |
WACE致力推動跨國產學合作教育
|
2014/06/18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80 |
美國大學工學院之課程設計特色及其啟示
|
2014/05/19 |
李大偉/健行科技大學校長暨企管系教授、林韶姿/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候選人 |
|
181 |
美國推動產學合作教育認證提升人才培育品質
|
2014/05/19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182 |
英國獎勵產業學徒訓練
|
2014/05/19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83 |
日本《全球化人材育成戰略》報告書的探討
|
2014/05/19 |
梁忠銘/國立台東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系教授 |
|
184 |
德國百年產學合作模式-雙軌制之變革
|
2014/05/19 |
徐珊/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85 |
薪資條件以外的職場風險:以歐盟美容美髮業為例
|
2014/04/18 |
陳羿谷/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
|
186 |
澳洲—以培訓體制來因應產業技能所面臨的挑戰
|
2014/03/19 |
陳思蕙/工研院產業學院專案經理 |
|
187 |
歐盟獎勵青年創業政策
|
2013/12/13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88 |
OECD青年行動計畫 青年在地就業策略
|
2013/12/13 |
鄭伃珊/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89 |
跨越鴻溝,從學界到企業—史丹福大學人文博士如何創造優勢
|
2013/12/12 |
陳曉郁/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
|
190 |
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機制—產業博士計畫
|
2013/12/12 |
陳曉郁/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
|
191 |
「開放式人才經濟」來臨!跨過企業界限打造人才生態系統!
|
2013/11/18 |
陳明訓/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92 |
2012年美國職場滿意度調查
|
2013/10/17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93 |
中國大陸引才作法靈活,以跨國競賽發掘創業新星
|
2013/09/18 |
陳明訓/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94 |
英國新移民與人力資源問題
|
2013/09/18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95 |
歐美吸引人才的策略初探
|
2013/09/18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張雲翔/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 |
|
196 |
以營運指標衡量人才發展效益已成全球趨勢
|
2013/08/15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97 |
國際勞工組織(ILO):解決青年就業危機亟須採取立即行動
|
2013/07/17 |
陳李惠慈/工研院產業學院資深專案經理 |
|
198 |
德國隱形冠軍教我們的事(2)
|
2013/05/15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99 |
德國隱形冠軍教我們的事(1)
|
2013/05/15 |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200 |
丹麥首創政府的服務創新設計,各國陸續跟進
|
2013/04/18 |
徐文杰/工研院產業學院顧問 |
|
201 |
政府主導之產學合作方案—以韓國為例
|
2013/02/27 |
王鳳奎/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媒體與數位設計學習學位學程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