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選單
:::

德國職業培訓現代化變革-以「四大基本職能」打造未來人才競爭力

作者: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研究經理


隨著全球數位化浪潮席捲各行各業,台灣積極推動職能基準的推廣與應用,期望建立完善的產業人才培育體系。德國作為職業教育的先進國家,其「基本職業圖像項目」(Standardberufsbildpositionen)在2021年完成了自1990年代末以來的首次重大現代化更新,為應對技術變革和社會需求提供了前瞻性框架。

 

「基本職業圖像項目」的定義、核心內容及變革 

「基本職業圖像項目」指涉所有認可培訓職業都必須涵蓋的基礎教育內容,構成每位合格完訓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基礎,其重要性超越特定職業技能範疇,著重培養跨職業的核心素養,確保專業人才在快速變遷的勞動環境中維持持續的就業競爭力。

依2025年4月報告(BIBB,2025),德國的《職業培訓法》(BBiG)所認可之培訓職業類別共計327個。在每個職業類別的專業技能培訓過程中,所謂的基本項目培訓內容並不會被設計為獨立科目教授,而是採用整合式教學模式,融入整個培訓歷程中,同時也是正式考試評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此制度並非2021年的全新創設,而是既有制度的重大現代化革新。德國上一次進行類似的現代化更新可追溯至1990年代末期,此次啟動革新動機為面對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挑戰與永續發展的時代要求,因此由德國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在2020年特別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匯集雇主代表、勞工組織、聯邦政府及各邦政府代表共同參與。

 

「基本職業圖像項目」-以四大基本職能、建構職場永續競爭力 

BIBB 將產出的四個基本職業圖像項目定位包裝為現代化的四大基本職能(Die Qualifizierenden Vier」),強調數位化、永續性、法規與安全等知識能力對所有職業都具備關鍵重要性,並以「四大職能是未來!」(Vier sind die Zukunft!)的宣傳口號推廣此制度的廣泛落實應用。這四大基本職能培訓對所有2021年8月1日後生效的新制定或修訂職業培訓具有強制性,對既有職業則具建議性質。其設計遵循技術開放性原則,在法規層面提供「最小公約數」,可根據職業或行業特色在培訓內容中擴展。以下先簡要說明:

  • 數位化工作世界(全新項目的核心內容):涵蓋對數位媒體和數據處理、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資訊獲取與查證能力等面向培訓;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將像假新聞問題納入培訓考量,強調「在資訊氾濫和假新聞背景下,專業人才對於資訊獲取與查證能力日益重要」。此外,還包含「數位工作環境中關於社會多元化與相互尊重的溝通與社交能力」。這種新職能訓練的設計反映出德國對數位化轉型的深度思考,亦即技術工具是手段,人文關懷才是目的。德國認知到數位化不僅改變工作方式,更重塑人際互動模式,因此培訓過程中須同步培養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
  • 企業組織、職業教育及勞動法規:包括對培訓企業結構與組織的認識、培訓合約核心內容的理解,以及職涯發展升遷可能性的掌握。此領域提供必要的制度性知識基礎。
  • 工作安全與健康:涉及正確處理工作特定危險源、遵循人體工學工作方式,以及預防心理和生理負荷的相關措施知識。以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與健康防護。
  • 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永續發展議題在整體社會中日益重要,在個人工作環境中改善永續行動,並考量經濟、生態和社會面向。此領域反映了當代社會對環境責任的重視。此領域反映當代社會對環境責任的重視。

 

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為所有培訓職業統一制定的內容,旨在確保受訓者在現代化且面對未來的培訓框架中,跨職業地獲得在變遷工作世界中保持永續就業力所需的關鍵能力。此外,其變革內容顯示職業教育訓練制度的數位化轉型不能僅聚焦技術層面,必須同時關注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在數位化時代,培訓具備批判思維、溝通協作能力和倫理意識的技術人才,比單純的技術操作能力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BIBB (2025). Verzeichnis der anerkannten Ausbildungsberufe 2025;取自https://www.bibb.de/dienst/publikationen/de/20423
  2. https://www.bibb.de/de/134916.php
  3. https://www.bibb.de/de/134898.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