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聚焦人才延攬措施 因應全球變局
新加坡攬才的五大措施
根據2023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TCI),瑞士、新加坡和美國穩居全球最具人才競爭力國家的領先地位。作為一個人才庫相對較少、且沒有自然資源的國家,新加坡正在與其他國家激烈競爭,以吸引技術工作者來推動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新加坡針對工作簽證框架陸續推出增強計畫,以增強其作為全球外國人才中心的吸引力。
一、海外網路和專業知識通行證
從2023年1月開始,允許海外網路與專才准證(Overseas Network & Expertise Pass, ONE Pass)持有者在新加坡同時創辦、營運多家公司,海外網路與專才准證適用於所有產業,不僅限於科技業,且有效期限為五年。而申請者月薪至少30,000新幣(約21,300美元),約當於前5%的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EP)持有者,或者在研究和學術界、科學技術、體育、藝術和文化領域取得傑出成就,能夠協助新加坡開拓新領域,吸引更多投資和興趣來發展當地生態系的人才,若是申請者近期沒有在新加坡工作,則需要證明曾經或將要在一家市值至少5億美元、或年營收至少2億美元的工作證明。
針對上述優惠的通行證,新加坡會落實兩個層面的保障措施,其一是仔細審查所有申請,以篩選並排除偽造薪資者,包括審查公司的營業紀錄,同時要求提供更多文件來驗證所申報的薪資是否屬實。若是從現有就業准證轉換的申請者,會審查其向國稅局提交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二、引進新的評分制度
新加坡於2023年9月引進「互補性評選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COMPASS)」,新加坡政府希望根據該框架制定的新系統提高新加坡企業選擇高素質外國專業人士的能力,同時確保該國勞動力多樣性。
互補性評選框架會根據薪資、資歷、招募企業的多樣性,以及當地招募比率等四個項目進行0、10、20的評分,申請者也能根據另外兩項獎勵標準獲得額外分數,一是從事技能短缺工作,二是從事創新和國際業務的公司。申請者必須獲得至少40分以上才能拿到就業准證。不過,若申請者每月固定薪資至少20,000新幣(約14,667美元)、短期(一個月或更短時間)填補某個職缺,申請者滿足上述任一條件,則可豁免適用互補性評選框架。
另外,新加坡也增加就業許可證的法定最低工資,根據新加坡2022年預算,政府宣布提高多種就業許可證的法定最低工資,主要是就業准證和技能工作證(S Pass permits, SP)。就業准證法定最低工資已從目前的4,500新幣(約3,332美元)提高到5,000新幣(約3,694美元),主要發給在新加坡擔任經理、行政人員和熟練專業人員的外籍人士。而金融領域就業准證法定最低工資也從5,000新幣(約3,694美元)提高到5,500新幣(約4,064美元),從2022年9月起適用於新申請者,並於2023年9月適用於續約申請者。
三、針對部分就業准證持有者提供資格豁免
由於前10%的就業准證持有者主要由高階主管和高級專業人士組成,對於此類職位,考慮到對其業務的重要影響,公司會制定嚴格的遴選流程或透過獵頭公司尋覓合適人選,因此前10%的就業准證雇主不需要遵守「公平考慮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 FCF)下招募廣告要求,新加坡決定將豁免門檻設定在前10%的就業准證持有者,豁免門檻實際上從20,000美元提高到22,500美元。
四、將招募廣告時長延長
除了吸引頂尖人才外,新加坡也希望確保廣大企業能夠獲得足夠的外籍員工,特別是在技能短缺的領域,因此將公平考慮框架下的招募廣告期限從14天延長至28天,適用於所有就業許可證和S準證之申請,並縮短所有就業許可證申請的處理時間,從目前的三週縮短至10個工作天。
五、提供期限較長的五年期專才准證
根據2023年3月底公佈的短缺職業清單(Shortage Occupation List, SOL),就業准證申請者申請農業科技、金融服務、綠色經濟、醫療保健、資通訊技術和海事等六個產業的27個職位,最多可獲得20分;在金融服務領域,新加坡正在尋找高資產人士和家族企業的投資顧問,由於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中心見證更多富人和資本的流入;在農業科技領域,新加坡青睞的職位包括替代性蛋白質食品應用科學家,反映新加坡成為亞洲食品創新中心的規劃;其中資訊和通訊技術領域佔名單的近一半,包括人工智慧(AI)、雲端、網路安全架構及營運、數據、數位鑑識、軟體開發及應用、行動應用程式等領域,如果符合資格,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可獲得期限較長的五年就業准證。
其他條件如申請者每月固定薪資10,500美元以上(若是36歲以上的申請者,所需的薪資隨著年齡增加,45歲以上最高可達13,500美元)或通過互補性評選框架且在資歷評分上獲得至少10分,也可以獲得為期五年就業准證。短缺職業清單將每三年審查一次,但如果需要,當局會每年審查一次,以平衡企業的靈活性和確定性。
推出《國家人工智慧戰略2.0》聚焦人工智慧人才
除了努力招募外國人才外,新加坡當局也著重於人工智慧人才,2023年12月宣布,作為《國家人工智慧戰略2.0 (National AI strategy 2.0)》的一部分,將包括機器學習科學家和工程師在內的人工智慧專家人數增加兩倍,達到15,000人。事實上,要了解新加坡在人工智慧人才需求,應更深入分析其國家人工智慧戰略2.0。由於AI科技持續發展與演變,政府因而要檢討先前的策略。更新版的全國人工智能策略的願景,是為新加坡和全球實現公共利益,目標包括把AI運用於人民健康和氣候變化等全球重要領域,以應對和克服這個時代的需求與挑戰;以及讓新加坡人民與企業具備能力和資源,以因應快速技術轉型。
新加坡將《國家人工智慧策略2.0》將透過三個系統推動因素來實施,這三大方針分別為:
(1)方針一:活動驅動因素,即推動人工智慧活動(從基礎科學到產品研發和採用)的產業、政府和研究實體;
(2)方針二:人與社區,是人工智慧的創造者、實踐者和用戶,形成了緊密的人工智慧創新知識社區;
(3)方針三:基礎設施和環境,是支援人工智慧開發、部署和採用的運算、數據和可信任的環境。
人工智慧人才的三大驅動力
這三大方針驅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首先由於國家人工智慧戰略2.0的其中一項子項目為促使在該國營運的公司建立新的人工智慧卓越中心,同時支持人工智慧新創企業加速器計畫,以促進關鍵領域複雜的人工智慧價值創造和使用,因此在人才數位技能提升上需大幅提升;再者,除了招募外國人才外,當局還計劃加強培養本地人工智慧專才,包括訓練機器學習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並將提供圖形處理器(GPU)供新加坡研究人員使用;第三,新加坡也積極透過與晶片製造商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合作,增加可用的高效能運算資源,來因應產業與社會的數位轉型;最後,同時,新版的人工智慧計畫還要求政府人員具備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監管工具,以及建立提高所有新加坡公職人員人工智慧熟練程度的基準。
AI治理人才預計需求擴增
隨著 2019 年推出模型人工智慧治理框架和 2022 年推出人工智慧驗證機制,新加坡已將自身定位為全球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務實的合作夥伴,並推出強化人工智慧發展的新計畫,新加坡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是圍繞著透明度、可解釋性、安全性、安全、當責、人力確保,與有效監督等原則建立的,「AI verify」則成為這些治理原則的框架。事實上,對新加坡而言,建立框架是必要的,以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能夠以安全和保障優先的方式進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以快速且不可預測的方式發展;同時,資安議題也更為顯著,新加坡正推動企業和政府共享情報,以辨識和阻止複雜的網路釣魚行為,在這樣的趨勢下,科技法規與資安人才的需求未來也將在《國家人工智慧戰略2.0》下持續成長。
參考資料:
- 新加坡人力部,Ministerial Statement at Parliament Sitting on 12 September 2022.
- NIKKEI Asia, Singapore favors AI, alternative food talent in new visa scheme, April 10, 2023.
- Ayman Falak Medina, Singapore’s New COMPASS System Set to Roll Out in September, August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