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當前淨零人才發展趨勢淺析


隨著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淨零碳排呼聲日益高漲,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30餘國政府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國也在2022年陸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以接軌國際淨零趨勢。

而為因應淨零轉型帶來的勞動力與技能缺口,各國政府也競相推出綠色人才發展措施,培植國內所需綠色人才,以因應迫在眉睫的淨零轉型。因此,如何有效協助人力資源優化,提升人才利用率,儼然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人才課題。以下簡介國際主要國家/經濟體的綠色人才發展措施,以利掌握全球淨零人才措施的發展動向。

 

英國:推動多元靈活培訓措施,強化綠色高階技能培訓與終身學習

英國為確保勞工技能足以因應轉型挑戰,成立綠色學徒制諮詢小組,改革現有學徒制,使其更符合淨零趨勢,並針對綠色領域新設相當碩士等級的高等學位學徒項目(如生態學家),強化綠色高階技能培訓;另同步強化其他培訓途徑,如擴大成年人免費培訓課程,使其涵蓋諸如循環經濟、再生能源等綠色領域,並提供短期(約12-16周)、項目靈活的綠色技能訓練營,協助填補當地民眾之技能差距。

此外,為全面提升國人綠色技能,英國教育部於2022年公布《技能及16歲以上之教育法案》,以終身技能教育為宗旨,為16歲以上年輕人繼續教育及技術培訓提供改革方向,除擴增T Levels技職資格課程,使其涵蓋淨零領域之外,亦優先考慮綠色技能,編制地方技能提升計畫指南,要求大學與企業合作制定技能提升計畫,並由企業主導技能轉型改革,結合策略發展基金進行區域試點。

 

歐盟:擴大公私協作、技能培訓投資,廣推綠色技能提升及再培訓

歐盟綠色人才發展措施主要奠基在歐洲技能議程、歐洲技能公約、綠色新政產業計畫等,其強調跨會員國以及跨政府與私部門間的緊密合作,並藉由鬆綁歐盟會員國及私部門投資技術限制,同時成立淨零技能相關培訓基金,來鼓勵會員國申請補助,以有效提升歐盟整體技能培訓能量。

此外,歐盟為提升工作技能的適配性,除加強產業技能需求預測之外,亦透過改革職業教育和培訓措施(如推行培訓課程數位化、聯合培訓),藉由大規模技能培訓,以及個人學習帳戶、跨國線上學習護照等機制,來推廣終身學習。

 

荷蘭:強調轉職與工作轉型輔導,並推行前瞻產業教育

荷蘭基於公正轉型原則,相當重視從人力過剩產業過渡到人力短缺產業間的人力資源僱用及培訓措施,藉由「國家氣候協議」、「六大工業群減碳計畫」等政策,與各產業及工業區進行協商,強調勞資雙方即時對話並建置社會安全網,同時提供轉職或工作轉型所需的輔導及技能再培訓。

此外,荷蘭也主張透過學校教育(含初等教育)的教案課程,及早制訂前瞻的產業教育,務求將循環經濟原則融入學校課程,確保所有科系畢業生能對循環經濟有所貢獻。另為強化產學研合作及技術教育,其提出「綠色與數位工作行動計畫」,並鼓勵透過跨校聯合機制(如4TU大學聯盟)培養高階人才,藉由推行碩士後學程來培育永續未來工程師,提升淨零技術研發能量。

 

日本:強化產學及校際合作,全面提升不同教育階段的淨零技能養成

為更好掌握淨零轉型帶來的勞動市場變革,日本經產省於2022年成立未來人力資源委員會,預測未來因應淨零轉型造成的產業及職類需求變化,並對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管理革新提出建議。而考量到大學系統因擁有豐富教育資源,不僅對內可跨系串聯,對外亦能與地方政府、企業進行區域合作,甚至作為橋接聯繫國際機構/組織的橋樑,因此日本政府力推碳中和大學聯盟作為發展淨零人才的核心重點。

碳中和大學聯盟(參圖一)主要藉由五大工作小組來進行校園與地區減碳,並加速產官學合作與技術創新研發,同時發展不同類型與不同階段的綠色教育課程,包含適用成人及中小學生的綠色公共教育、適用大學生之綠色通識教育、適用在職生和技職生的綠色職業教育等;另透過跨校合作來制定聯合教育計畫以及教材共同開發,以全面提升國人對淨零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同時填補企業所需綠色人才。此外,日本今年也新推綠色轉型(GX)方針,透過Spring GX計畫,鼓勵博士生投入綠色轉型相關研究,預計培育6,000名博士生,除提供核心跟高級技能課程之外,也提供海外交流研究機會,同時協助博士生就業,以厚植日本淨零技術創新研發能量。

日本碳中和大學聯盟藉由校園零碳、區域零碳、創新、國際合作、人資發展等五大工作小組,來達到校園與地區減碳、加強產官學與國際合作促進研發與綠色教育,推動碳中和人力資源發展。

圖一、日本碳中和大學聯盟機制

 

新加坡:擴展淨零技能培訓,推行綠色轉業計畫及淨零先進人才育成

為因應淨零轉型帶來工作技能轉變,新加坡針對環境與永續管理、能資源循環及脫碳,綠色基礎設施和交通、永續金融等四大領域進行優先技能識別,作為民眾學習以及培訓機構規劃課程之參考,並設計未來技能系列課程(SkillsFuture Series),提供包含綠建築設計、綠色製造、永續材料、碳管理、永續金融等範疇之短期彈性的課程;更進一步擴充技能創前程計畫(SkillsFuture)的行業技能框架至34項,使其包含能源與化工、環境服務、建築環境等。

此外,新加坡也透過綠色轉業計畫協助技能升級再造以及進行工作再設計輔導,如推出針對環境領域的環境服務專家職業轉換計畫(CCP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Specialists)、永續發展領域的專業人士職業轉換計畫(CCP for Sustainability Professionals)等,藉由不同培訓模式,搭配導師計畫及薪資補助,提供員工永續發展知識(如環境、社會與治理),以及相關技能(如碳管理、碳項目開發與實施、企業永續發展戰略等),使其得以勝任因應綠色經濟所衍生新的或重新設計的工作任務。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為提升科研能量,亦提供研究生獎學金,針對投入碳捕捉再利用、環境工程、綠色化學、氫能技術等淨零研究的博士生,提供四年獎學金及一年的海外實習,以促進新加坡淨零技術的創新發展,協助淨零先進人才育成。

 

結語

綜整當前英國、歐盟、荷蘭、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國家/經濟體所推行之綠色人才發展措施,可發現各先進國家普遍聚焦在「強化綠色技能識別及培訓機制」、「制定前瞻產業教育」以及「綠色高階人才育成」等三大面向。而在強化培訓機制部分,為避免淨零轉型帶來的勞動力錯置情形日趨嚴重,各國除了透過擴大綠色技能再培訓課程之外,也推出轉業或工作再設計輔導,來支援不同產業間人力資源的優化運用,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在穩定就業市場的同時,提升人才利用率。

我國為因應全球淨零轉型趨勢,同樣也面臨到綠色人才不足的困境,再加上考量到具備淨零技能的人才取得不易且多半需要具備跨域知識的因素,目前國內企業偏好透過既有員工再培訓的方式,來填補綠色人才不足的缺口。因此,如何有效借鏡國際這種多元靈活的培訓作法,並搭配教育體系的支援,為永續淨零教育打下基礎,方為全面強化我國綠色人才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作者:李映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