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濟部工業局力推串接產官學的iPAS生態系
|
2023/03/14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2 |
雙重火力培育人才 臺灣軟電:iPAS正是企業所需要的強大後援!
|
2023/03/14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3 |
人才養成是企業發展重要關鍵!驊陞科技透過iPAS培育優秀人才
|
2023/03/14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4 |
玟揚精密攜手iPAS數位人才培育計畫,挺過人才荒危機!
|
2023/03/14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5 |
景碩科技鏈結iPAS蓄積產學能量,充沛IC載板人才庫
|
2023/03/14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6 |
運用職能導向課程,貫徹「70-20-10」訓練模式
|
2023/03/14 |
陳冠宇/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理事長 |
|
7 |
資安長的職能與人才發展
|
2023/01/13 |
游佳臻/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分析師 |
|
8 |
AWE女性創業學院 打造臺灣女創新社群
|
2023/01/13 |
林守為/AWE女性創業學院資深專員 |
|
9 |
企業永續發展下,人才培育趨勢與方法
|
2022/11/07 |
鍾文雄/一零四資訊科技(股)公司資深副總暨人資長 |
|
10 |
善用個人發展計畫(IDP),優化員工體驗
|
2022/11/07 |
陳冠宇/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理事長 |
|
11 |
「淨零永續學校」打造跨域淨零人才庫,一站式解決企業減碳痛點
|
2022/09/14 |
張守芳/工研院產業學院管理師 |
|
12 |
以企業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策略合體的人才發展思維
|
2022/05/13 |
薛光揚/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長 |
|
13 |
跨領域數位人才正當道,iPAS是你的「薪」選擇
|
2022/03/09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14 |
與時俱進的訓練師及培訓資源,充裕跨域數位勞動力
|
2022/03/09 |
職業訓練政策研析暨基盤優化計畫 |
|
15 |
眺望2030─產業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
|
2022/01/12 |
周怡君/工研院副總暨產業學院執行長 |
|
16 |
製造業數位轉型人才職能發展建議
|
2022/01/12 |
游佳臻/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分析師 |
|
17 |
商業服務業數位轉型 培訓領導人才奠基產業磐石
|
2022/01/12 |
羅婉慈/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18 |
學習科技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發展動向
|
2022/01/12 |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
|
19 |
後疫情時代,CTO培訓班混成學習
|
2021/12/01 |
黃雯欣/工研院產業學院管理師 |
|
20 |
臺德攜手—工研院引德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協助臺廠掌握數位轉型優勢
|
2021/12/01 |
楊佳晏/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21 |
碳足跡管理實踐研習班:為企業打好淨零基礎,強化永續減碳競爭力
|
2021/12/01 |
曾綉婷、高婉菱/工研院產業學院策略與跨域訓練部管理師 |
|
22 |
未來人才專精學習,設定目標穿越虛實
|
2021/12/01 |
李培芬/社團法人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
|
23 |
未來的工作世界需要什麼能力?
|
2021/11/04 |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
|
24 |
TAcc+推動國際培訓課程,成為亞太地區首選的創業培訓基地
|
2021/10/05 |
郭依雁/工研院產服中心計畫專員 |
|
25 |
高階主管捲起袖子推動數位轉型,國眾電腦帶動人心創造自身價值
|
2021/09/07 |
黃盈婷/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專案經理 |
|
26 |
人才職能培育為產業數位轉型之鑰:以關鍵零組件供應領導者臺灣引興(KEYARROW)為例
|
2021/09/07 |
劉伯祥/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資深研究員、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 |
|
27 |
傳統產業數位轉型與人才培養
|
2021/08/11 |
蘇翰揚/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
|
28 |
發展多元公私協力產業高階人才養成模式的關鍵
|
2021/07/12 |
林欣吾/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三所所長 |
|
29 |
善用員工體驗設計,打造人才與企業雙贏的職涯發展旅程
|
2021/06/10 |
徐子修/臺灣職涯發展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
|
30 |
職場微學習的迷思與真實
|
2021/06/09 |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
|
31 |
橘逾淮為枳的臺灣技職教育
|
2021/06/09 |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臺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院士 |
|
32 |
企業的職能評估宜加廣、加深
|
2021/03/08 |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
|
33 |
開啟電動車製造新頁!iPAS為KYMCO打造未來競爭力
|
2021/03/08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34 |
讓智財變資金 iPAS為臺灣中小企銀的智「才」培育助一臂之力
|
2021/03/08 |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
|
35 |
淺談當前國際人才培訓趨勢
|
2021/01/06 |
李映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
|
36 |
淺談成功元素模型
|
2020/12/01 |
陳威伸/中華華人成功元素模型(SFM)協會創會理事長,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首席講師 |
|
37 |
學習型組織中的團隊教練角色─以台灣醫療單位防疫工作為例
|
2020/12/01 |
劉孟儒/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訓練師、中華華人成功元素模型(SFM)協會常務理事 |
|
38 |
斜槓職場應有的跨界創新能力
|
2020/12/01 |
陳永隆/交大科管所兼任副教授 |
|
39 |
後疫情時代的跨界學習和創意思考
|
2020/12/01 |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台灣生涯發展諮詢學會會員 |
|
40 |
自我學習的覺察能力
|
2020/12/01 |
翁智勇/台灣職涯發展專業人員協會會員、台灣生涯發展諮詢學會會員 |
|
41 |
好創意.學跨界~創新美好未來
|
2020/12/01 |
邱美華/僑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台灣生涯發展諮詢學會會員 |
|
42 |
今日儲備未來職業能力─斜槓、零工與職涯發展
|
2020/11/05 |
李培芬/社團法人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 |
|
43 |
運用高績效工作系統打造高效組織
|
2020/11/05 |
蔡宏基/臺灣行動學習協會共同創辦人;閎博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
|
44 |
台灣企業接班的危機與解決方案
|
2020/09/04 |
鍾文雄/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
|
45 |
台杉青年創業學院:培育國家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
2020/07/06 |
王秉慧/台杉投資企業發展部專員 |
|
46 |
培育智慧製造高階主管的搖籃:清大「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
|
2020/06/04 |
簡禎富/清華講座教授暨美光講座教授、清大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專班主任 |
|
47 |
勞動力發展署區域產業據點 培訓產業人才
|
2020/06/04 |
沈文麗/勞動力發展署訓練發展組組長 |
|
48 |
離岸風電人才的先行者: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及認證中心
|
2020/06/04 |
陳維德/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 |
|
49 |
清華STEAM學校 推動素養導向跨領域學習
|
2020/06/04 |
王子華/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
|
50 |
東南亞市場國際人才培育基地—國北教大東南亞碩士學程
|
2020/06/04 |
魏郁禎/台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主任 |
|
51 |
工研院產業學院 助企業搭建高度彈性的線上、線下整合性數位培訓計畫
|
2020/06/04 |
鄭珪鎰/工研院產業學院管理師 |
|
52 |
天下創新學院 為企業提供數位轉型處方箋
|
2020/06/04 |
王冠珉/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創新學院副總監 |
|
53 |
Google好學堂 提升數位免疫力
|
2020/06/04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54 |
工業局鏈結製造業公協會免費辦訓,提供企業員工在職充電培訓津貼
|
2020/05/07 |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受影響產業升級轉型人才培訓補助計畫 |
|
55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開發「職能模型工具」,快速應用職能資源提升人資效能
|
2020/02/06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職能基準發展與應用推動計畫」專案辦公室 |
|
56 |
全漢初級工程師必修課:隔離型返馳式電源電路設計與實作職能課程
|
2020/01/09 |
勞動部2019年3月iCAP快遞 |
|
57 |
讀書會從1.0到4.0 你可以做的事
|
2020/01/09 |
盧冠諭/行知學思有限公司執行長 |
|
58 |
AI時代勞動力轉型:你不可不知的「技能提升」與「技能再造」
|
2019/12/02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59 |
善用多元學習 創造個人第二成長曲線
|
2019/12/02 |
盧冠諭/行知學思有限公司執行長 |
|
60 |
大數據與學習革命:契機與挑戰
|
2019/11/01 |
阮孝齊/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
61 |
STEM遇見藝術:從STEM到STEAM的轉化
|
2019/09/05 |
張曉琪/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聖荷西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課程分析員 |
|
62 |
自己的人才自己培育—淺談STEM人才企業培育操作手法
|
2019/09/05 |
盧冠諭/行知學思有限公司執行長 |
|
63 |
台灣人才除了STEM外還需要些什麼?
|
2019/09/05 |
蔡宏基/台灣行動學習協會共同創辦人;閎博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
|
64 |
告別傳統新人訓、調動新人主動性
|
2019/09/05 |
申宇辰/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候選人;王思峯/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理事長 |
|
65 |
STEM教育的迷思與真實
|
2019/09/05 |
李隆盛/中台科技大學校長;粘惠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生 |
|
66 |
「電網學校職業菁英」開課,培訓電網產業即戰力人才
|
2019/07/03 |
林士涵/工研院產業學院策略及跨域訓練管理師 |
|
67 |
4個月密集培訓出AI人才,讓台灣在AI世代更具競爭力!
|
2019/07/03 |
蔡明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主任 |
|
68 |
生技產業深耕學院:產業最了解產業、自己人才自己訓練
|
2019/07/03 |
趙自強/生技產業深耕學院培訓教務經理 |
|
69 |
YouTube創作者學院:幫助創作者開啟新旅程
|
2019/07/03 |
高純蓁/美商麥格羅‧希爾特約編輯 |
|
70 |
培育台灣智財權跨領域專業人才─TIPA智慧財產培訓學院
|
2019/07/03 |
謝銘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暨智慧財產培訓學院計畫主持人 |
|
71 |
外貿協會國家級菁英培訓計畫 助業界拓展海外市場
|
2019/07/03 |
陳韻棠/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教育行政組高級專員 |
|
72 |
印刷產業人才養成基地—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
|
2019/07/03 |
洪秀文/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綜合企劃組組長 |
|
73 |
應用數位科技智慧 驅動未來人才培訓新模式
|
2019/06/06 |
黃筱雯/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 |
|
74 |
產官學共同培訓數位經濟跨域高階人才 激盪創新火花
|
2019/06/06 |
陳韻筑/工研院產業學院訓練專員 |
|
75 |
職能案例2:遠傳客服新人訓練職能課程 新人不再留不住
|
2019/01/09 |
轉載至自iCAP快遞107年第5期【案例交流分享/案例2】 |
|
76 |
職能案例3:實踐導入iCAP 產學攜手打通成衣產業人才完整供應鏈
|
2019/01/09 |
轉載至自iCAP快遞107年第2期【案例交流分享/案例2】 |
|
77 |
你用對職能了嗎?
|
2019/01/09 |
蔡宏基/台灣行動學習協會共同創辦人;閎博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
|
78 |
職能案例1:104導入iCAP概念 永續發展人才
|
2019/01/09 |
轉載至自iCAP快遞107年第2期【案例交流分享/案例1】 |
|
79 |
麥肯錫未來工作發展趨勢報告
|
2018/11/06 |
廖肇弘/學習科技資深專家;前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新學習中心主任 |
|
80 |
成功接班三支柱
|
2018/11/06 |
蔡宏基/閎博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臺灣行動學習協會共同創辦人 |
|
81 |
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必然
|
2018/10/09 |
廖肇弘/學習科技資深專家;前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新學習中心主任 |
|
82 |
《AI+教育》的幾點淺見
|
2018/10/09 |
廖肇弘/學習科技資深專家;前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新學習中心主任 |
|
83 |
學習科技帶來教與學的新面貌
|
2018/10/08 |
周恩存/臺大師培中心教育心理研究助理 |
|
84 |
數位時代,如何打造未來領導戰將
|
2018/07/10 |
許書揚/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
|
85 |
跨界的極致,其實是無界—跨者,易悟;悟者,易跨
|
2018/07/10 |
陳永隆/交大科管所兼任副教授 |
|
86 |
經營中高齡的安可職涯:自我導向學習的應用
|
2018/06/07 |
李雅慧/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 |
|
87 |
人才優化 iCAP一證搞定
|
2018/04/10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
|
88 |
積極落實青年職涯發展與職能評估
|
2018/03/07 |
郭振昌/台北市中小企業協會諮詢顧問、職場社會工作師 |
|
89 |
怎樣的高教總體計畫才有助人才培育
|
2018/02/09 |
李隆盛/中臺科技大學校長、國立聯合大學前校長、高教評鑑中心前執行長 |
|
90 |
高成就,來自扎實的基本功
|
2018/01/10 |
邱慧菁/天下文化副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