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聯化學活用iPAS培育資源 啟動以大帶小模式攜手供應鏈轉型

作者: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無論是因為歐盟的CBAM即將落地,或是因為國內的碳費就要開徵,企業展開永續轉型的趨勢已然成形,淨零碳排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共識與目標。然而,在這個打團體戰的戰役中,供應鏈的影響範圍極為廣泛,想要單打獨鬥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企業在積極邁向永續發展的同時,與上下游廠商一起攜手合作、協同轉型,便是最有效的策略。這也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從供應鏈角度,透過iPAS機制,協助企業執行以大帶小的供應鏈培育專班模式的主要用意。

 

iPAS標竿企業培訓專班,助產業加速轉型 

身為最具特色的材料化學公司,東聯化學早在多年前就意識到能源轉型及綠色採購的重要性。為了確實達到減碳的目標,這家老牌的乙二醇及環氧乙烷生產大廠,積極邀集26家供應鏈廠商,借助iPAS的培育資源,推出「標竿企業綠色供應鏈及智慧生產培訓專班」,並透過「以大帶小」的方式,帶動整體產業加速轉型。

「我自己也下了工夫準備,再加上平時執行ESG的實務歷練,讓我能夠順利拿到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證書。」身兼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總幹事一職的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陳威勲,是東聯化學內部推動永續轉型的重要推手。除了力邀花王、台塑、台肥、BASF、李長榮等26家供應商共68位內部及外部供應鏈學員一起參加培訓專班之外,自己也身先士卒報名iPAS鑑定考試,成為首批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獲證者。

東聯化學標竿企業綠色供應鏈及智慧生產培訓專班上課合影照片。

圖一、東聯化學結合iPAS資源推出標竿企業綠色供應鏈及智慧生產培訓專班

 

陳威勲資深經理認為,此次東聯化學與iPAS攜手合作的專班能夠如此成功,並不是仰賴錦上添花的各式獎勵,而是讓全體同仁及供應商真正了解課程的必要性及實用性,「當學員們知道所有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都能在工作上用到,工作專業具備話語權,動力也就更加充足了。」他強調,ESG不僅是通識教育,更是日後跨部門溝通協調的基礎,從此次課程的參訓率高達97%,營業、採購及研發同仁100%通過獲證的成果來看,相信永續的重要性已深入在東聯化學及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心中。

 

範疇三碳排盤查:東聯化學的永續轉型挑戰

眾所周知,化工產業一向是高碳排、高耗能的產業,東聯化學自然也成了「海嘯第一排」的成員。根據金管會所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東聯化學必須加速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減排措施,並在優化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陳威勲資深經理坦言,「我們是所謂的碳排大戶,又是上市上櫃中必須更快做出表率的企業,所以該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所幸高層都非常支持。」永續轉型需要從上到下全體動員,且跨部門的合作一定少不了,甚至還得邀請供應鏈廠商都一起來配合,若是經營高層或是董事會沒有給予足夠的信任與力挺,恐怕難以成事,更遑論後續的轉型及競爭力的提升。

東聯化學多年來已成功使用碳捕捉技術回收製程中95%產生的碳排,每年減少碳排10萬噸,因此,範疇一的碳排量已經相對較低。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範疇三,上下游廠商的碳排成為東聯化學的壓力來源,唯有協助整體供應鏈加入減排、優化製程,才能在業界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iPAS育才及鑑定機制值得企業多多活用

113年是東聯化學的「ESG永續人才」元年,教育培訓的內容多針對ESG趨勢發展、策略規劃、風險管理及低碳轉型等主題去做規畫,藉以提升員工於淨零排放和氣候治理議題上之專業能力,與iPAS合作推出的綠色供應鏈專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案。

該培訓專班為期兩天,其中包含11.5小時淨零基礎概念及技能的實體課程,並安排5小時智慧生產專業的線上課程,協助企業內部的營業、採購、安衛、研發、法規等部門同仁,於本身的專業領域上,跨域提升低碳化及智慧化的概念,未來不僅能因應政府法令、CBAM及客戶的要求,做出合法合規的應對,還能透過東聯化學領頭羊的角色,帶動供應鏈廠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進一步完善綠色供應鏈,強化石化產業永續發展的競爭力。

「企業了解自身內部的具體需求是展開供應鏈整合的第一步。」陳威勲資深經理強調,iPAS提供了多元的資源和支持,除了標竿企業培訓專班,還有許多免費課程、線上資源和教材。企業完成培訓後,透過iPAS鑑定考試進行能力檢核,這樣一套完整的育才與評鑑機制,對於各行各業而言,都非常值得企業重視與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