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選單
:::

企業如何有效鑑定員工能力

作者:盧冠諭/振宇五金、全家國際餐飲雙獨立董事


在數位轉型、組織扁平化與世代交替加速的當代企業環境中,「人」成為組織競爭力的核心。話雖如此,不過當我們希望能夠找到好用的人的過程中,企業必須要體認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隨著少子化的趨勢浪潮,人才將成為稀缺項目,因此企業想要永續發展,光有制度與資源是不夠的,還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人才有哪些能力、缺乏哪些能力、該如何精準培育與安排。因此,如何系統化地鑑定員工能力,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
能力鑑定的本質,是為了讓「適才適所」與「有據可依」能夠落實於組織運作之中。無論是招募、晉升、培訓、任務分派或績效管理,背後都需要對員工能力有清楚的掌握與評估依據。本篇文章將針對企業進行員工能力鑑定的相關做法介紹,希望提供企業在人才管理上的實務參考。

一、何謂「能力」? 

何謂能力?通常我們所談員工應該具備的能力,指的應該是該名員工可以勝任現職所需要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拆解成為知識、態度、技能等三個部分,也就是說這名員工目前所具備的能力,是知識面、態度面、還是技能面,從中評估其現況,並作為後續用才與育才的參考。

當然,在延伸下去解析,通常企業會期待員工不要都是做同樣一件事情,應有能力的提升、可接受輪調或是新任務的指派,此時,能力的進階評鑑,就會檢視該名員工未來的職涯中,可能的發展路徑及是否具備對應的能力,如果已經符合相關能力,就有隨時可以接受新任務指派或調動的可能,反之,就必須要安排完整的人才培育規劃,以避免該名員工後續,在接受新任務安排時,無法順利完成或是產生對於企業上的利益影響。

除了從上述兩個角度檢視外,通常企業對於能力的認定,從領域別來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的能力:核心職能、管理職能、專業職能、共通職能等。

所謂的核心職能,指的通常是公司的核心價值是否具備,這往往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通常同一產業中,不同公司的核心職能往往會讓公司有不同的發展,例如:以房仲業來說,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的核心職能就大不相同,也影響到公司的發展策略;又或者半導體業的台積電與聯電,一樣核心職能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經營方向差異。

而管理職能,通常是針對主管階級來看,主要是判斷不同位階的主管,是否具備相關的職能,而這些職能通常是跟該位階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有關;專業職能則是指任現職工作,如果要勝任的話,應該具備的能力,就是前述我們常見的能力定義。

最後,就是共通職能,這個部分談的是全公司人員應該具備的共通能力是什麼,例如:行政作業能力、文書作業能力…等,目前對於企業來說AI操作的相關能力,正逐漸成為許多企業的共通職能項目之一。

二、能力如何鑑定? 

當清楚相關能力定義後,接下來就要談的是能力應該如何鑑定?通常我們會將能力鑑定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一:建構職能基準(Competency Model)

首先要有一套屬於企業自身的「職能模型」,將各職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具體化。通常職能基準,常見做法有三種:自己建置、委外建置、政府資源使用。
在企業自行建置來說,通常會由人資單位進行主導,常見的方式是透過訪談法(BEI)、問卷法或工作分析法來建立。要運用此法,必須人資單位的人員能力具備,人資單位在公司的公信力很強,此時運用此法效果才會好。
其次,就是直接委外建置,運用此法的好處在於,透過專業的團隊或是顧問來協助,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減少很多事前的作業時間,但是挑戰在於通常成本非常高,企業必須自行評估本身狀況。
最後,如果真的人資單位尚未具備這樣的能力,或是有預算上的考量,亦可選擇善用政府資源,目前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結合職能基準,發展出具有公信力、鑑別力的師級專業人才鑑定制度,協助產業獲得高品質的優秀人才、提升青年就業力,目前該相關建置的職能基準項目已經有一定的信度與效度,可以作為參考。

步驟二:能力評鑑與測量

當職能建構後,即可進行能力測量,常見方法包括:

 ◆ 自我評量與主管評量:透過360度評估工具進行
 ◆ 評鑑中心(Assessment Center):設計真實情境模擬
 ◆ 心理測驗與性向測試:了解潛在認知與個人特質
 ◆ KPI結合行為觀察:透過日常工作觀察具體行為指標

以上為目前企業常見的能力評鑑與測量的做法,企業可以自身所需評估符合的方式,這邊是建議透過多元方法交叉驗證,以提升鑑定準確性。當然這個部分,如果企業真的沒有這麼熟悉,其實建議邀請專業的顧問進行協助較佳,畢竟要評鑑一個人是否能力符合是敏感的,往往透過第三方人士以客觀的立場進行協助,較能減少爭議。

步驟三:成果應用與制度連結

能力評鑑後的結果可應用於:

 ◆ 員工訓練發展計畫(IDP)
 ◆ 輪調任務與歷練安排
 ◆ 儲備幹部與接班梯隊規劃
 ◆ 獎酬制度(如能力績效加給)
 ◆ 招募與任用標準優化

通常許多企業在做能力評鑑往往會效果不如預期,產生虎頭蛇尾的現象,主要在於,缺少將成果應用與制度進行連結,造成最後職能運用變成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發生。
其實在做能力評鑑,最主要的核心在於員工對該職位的勝任度,所以適才適所與論功行賞至為重要,建議在公司內部人力資源的選、用、育、晉、留,都應該要妥善運用能力評鑑的結果,最好是從招募的源頭就開始運用,畢竟「與其教一隻火雞爬樹,還不如直接找一隻松鼠為佳。」因為,直接找到合適的人,往往可以讓企業營運可以更為運作順利。

基於以上所述,其實能力評鑑是企業對人才發展的投資與責任。唯有讓員工看見自己在公司的現在與未來發展機會,也體認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才能有效留才與激勵員工,企業若能建構出一套系統化的能力鑑定機制,將能大幅提升人才品質、組織靈活度與永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