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性別平等,以多元、平等與包容的DEI政策,迎接超高齡社會來臨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20%,分別稱之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於2018年已是高齡社會,預估明年(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現代愈來愈多人選擇不婚不生,台灣總人口數也持續負成長,少子化危機十年來未見有解除跡象,就連今年的龍年寶寶也沒有以往多,二月份新生兒數跌破萬人,內政部預估,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下降到0.95人,再加上65歲以上的長者將超過20%。預計到了2052年,總人口數將跌破2000萬人。台灣高齡人口比例逐漸提升,在人口負成長的情況下,未來銀髮產業和幼兒青年產業結構必然有所消長,年長者的勞動權益因此越來越受重視。

勞動部在今(113)年7月31日修訂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中開宗明義地說明了:「為落實尊嚴勞動,提升中高齡者勞動參與,促進高齡者再就業,保障經濟安全,鼓勵世代合作與經驗傳承,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建構友善就業環境,並促進其人力資源之運用,特制定本法」。再則,復明訂「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人;「高齡者」指逾六十五歲之人,而雇主應依所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需要,協助提升專業知能、調整職務或改善工作設施,提供友善就業環境。包括: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職務再設計、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職場友善、提升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職業安全措施與輔具使用、辦理提升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專業知能之職業訓練、獎勵雇主僱用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延緩退休及退休後再就業、推動銀髮人才服務、宣導雇主責任、受僱者就業及退休權益、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部分時間工作模式及其他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之相關事項。簡言之,即打破《勞基法》第54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強制退休年齡為65歲。該條亦於本年7日31日修訂為:65歲之強制退休年齡,得由勞雇雙方協商延後之。此一修正法條宣告因少子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中高齡人口因經濟因素需要繼續工作以及企業為補足人力缺口,亟需建置中高齡友善職場,顯已揭示壯世代成為勞動市場新主力的時代,正式來臨。

而有趣的是,《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中第6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應蒐集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狀況,辦理供需服務評估、職場健康、職業災害等相關調查或研究,並進行性別分析,其調查及研究結果應定期公布。」說明了政府機關以入法方式來表達對中高齡以上就業者的友善性別、友善環境議題的重視。

因應時代需求,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之ESG報告書輔導資源,透過相關教育訓練導入,輔導過程結合GRI準則要求,協助企業揭露性別平等資訊,並強化與SDGs連結,讓該公司了解SDGS中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以及目標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的目標精神,促進產業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追求營運發展。準此,職場上多元型態(Diversity)、平等問題(Equity,包含性別平等)、以及共融的價值觀(Inclusion),形成了近來政府和企業界所共同呼籲的DEI政策,備受重視。

以112-113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選拔出來的性平標竿企業—緯創資通為例,該公司在2023年頒布「多元平等共融(DEI)政策」,設定朝向2030年的長期目標,並確立四項具體的實施路徑:1.營造DEI文化的職場環境;2.是規劃DEI訓練發展計畫;3.是促進ERG員工資源團體的運作;4.是向供應商推廣DEI核心價值。自2023年10月起,緯創在總部舉辦首場以DEI為核心主題的培訓課程,期望通過多樣化的資訊分享和交流活動,提升員工對於多元共融議題的了解和認識。因此,為了衡量政策的實際影響,緯創定期評估一系列具體的年度目標,包含提升女性員工比例、女性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職位比例、女性主管比例。這些指標不僅反映DEI政策的進展,也是對支持和促進科技領域女性發展的堅定承諾。2024年公司自製「認識DEI」基礎線上課程,以情境與案例解說DEI意涵及無意識偏見,並透過全球學習平台推廣全員自學。此外也辦理多項「性別平權與女性發展」、「多元文化體驗」、「工作生活平衡」的講座與活動。歸結起來,緯創可以標榜公司的政策是:1. 多元、平等與共融的DEI政策:,即確保每位員工受到平等對待,不因性別、性向、性別認同及表現、政治立場、宗教、種族、國籍、年齡、身體殘疾、懷孕、婚姻狀況、工會關係等因素,而影響其聘用、訓練、考核、晉升、薪酬、福利等權益。2. 生活工資承諾:,緯創全力支持全球永續發展目標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公司透過定期檢視員工薪資和獎勵等方式,為各地員工提供合理或符合當地基本需求的生活工資,並計劃在未來延伸到關鍵一階供應商及主要承包商的員工,期望帶動落實同工同酬制。

由此可見,政府是可以帶動企業對人權及企業倫理與責任理念的重視的,從潛移默化之中,都可看見具體的功效,對社會、國家長年的發展及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將會有深刻的影響。

另外,在112年「產業發展署輔導企業執行性別主流化政策之研究」中也發現,運用人因工程的概念進行工作環境檢測及器具的規劃設計,可以提升工作舒適感,也是預防職業傷害,因此,友善工作環境將會增進女性及高齡者工作之機會,值得大力推動。如大銀微公司從人因工程著手,針對重複動作的產線人員,除改善工作流程、增加工作推車,減少重負荷或改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生產外,更輔以護腰、護腕以保護同仁肌肉骨骼,預防職業傷害。

而有彈性工時制度的企業,女性員工及女性主管的比例亦逐年增加,顯見公司採取重視工作與家庭平衡的管理措施,是影響女性能否留任職場的重要原因,亦能增加對中高年齡及高齡者的友善職場條件;如天虹公司提供線上打卡與彈性工時也竭誠歡迎二度就業婦女來工作;台聚生技亦提供彈性工時制度;智邦公司有遠距上班、在家上班的彈性工時等制度。

綜上,為迎接超高齡社會來臨,以多元、平等與包容的DEI政策,來輔導企業,藉以實現性別平等,以及增進女性與中高年齡以上者的工作機會,將是具有道德性、公益性及能喚起各界重視的政策理念與工具。

 

參考資料:

  1. 張瓊玲(2023),產業發展署輔導企業執行性別主流化政策之研究-從人權公約之精神檢視性平標竿企業落實友善性別之道,工研院112年度專案計畫
  2. 緯創通資,2023永續發展報告書
作者:張瓊玲/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專任教授/文化大學社福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