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選單
:::

冰島同工同酬政策之影響與啟示

作者:陳俐陵/財團法人中技社研究員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自2006年起每年發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追蹤各國在經濟、教育、健康與政治四大領域的性別平等進展,冰島自2009年至今,已連續17年位居全球第一,且目前女性勞動參與率已超過70%,在OECD國家居冠。其領先優勢來自長期政策推動,包括:父母共享育嬰假打破職場性別分工;女性政治參與比例高、塑造友善決策環境;教育與就業中女性比例高且就業率優異等。而2018年正式實施的《平等薪酬認證法》(Equal Pay Certification),更成為全球首個以立法強制企業證明「同工同酬」的國家,將性別平等從理念轉化為具體制度行動,並在全球性別平等實踐中樹立了示範標竿。

一、從原則到制度冰島同工同酬的立法轉型

此法實際上是對既有《性別平等與同等待遇法》(Act on Equal Status and Equal Rights Irrespective of Gender)的重大修訂。其核心依據為《平等薪酬管理系統標準》(Equal Wage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ÍST 85),所有僱用超過25名員工的公司與政府機構,皆須依據該標準接受第三方審核與認證。

這套結合法律約束、外部審核與標準化流程的制度,從根本上重塑了企業薪酬決策邏輯,將性別平等原則轉化為具體的組織管理實踐,其設計包含三項關鍵機制:

  1. 實施對象與分階段要求:為確保平穩過渡,法律採分階段實施,員工人數超過250人的大型企業必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認證;而員工數介於25至250人的中小企業則根據規模分階段於2021年底前達標。為確保長期落實,三年需重新認證一次,若未能如期通過者,則面臨每日罰款(最高可達50,000冰島克朗,約新臺幣1.4萬元)。
  2. 標準化依據與多元保障:認證過程必須依據冰島國家標準(ÍST 85),內容要求企業系統地對所有職位進行評估、分類,並建立一套透明化、可追蹤的薪酬體系。值得一提的是,此制度要求企業證明其薪酬決策完全排除性別、種族、性取向、國籍等多元身份的歧視,真正落實平等精神。
  3. 舉證責任的轉移:該法最根本的創新,在於將證明「無歧視」的責任和舉證義務完全轉嫁給雇主。企業必須主動提交薪酬分析報告,並接受獨立的第三方審核,若薪酬存在差異,雇主必須提出客觀且合理解釋(例如資歷、經驗或工作績效),而非任將偏見視為默許條件。

二、成效與限制制度落實下的薪酬平等進展

強制認證制度推行後,冰島的性別薪酬差距明顯縮小,從立法前約14%至18%(2008~2017年間),降至2025年的10.4%,2022年甚至曾低達8.6%。這顯示該制度在消除企業內部「無法解釋的薪酬差距」方面成效顯著,並促使企業管理層重新檢視薪酬架構,建立更透明、公正的薪酬決策文化。更重要的是,冰島社會普遍的平權意識與後續政策相互影響,使「同工同酬」從法制要求提升為全民共識。

然而,薪酬平等仍是多層次且具結構性的挑戰。首先,在高薪產業(如金融業)與企業高階職位中,女性代表性不足與薪酬差距依然存在。其次,中小企業面臨合規成本高昂的壓力,限制了制度推展的普遍性。更根本的問題在於,認證制度雖能矯正組織內部的「同值工作歧視」,卻難以解決「性別職業隔離」所造成的薪酬低估現象,例如教育、照護等女性主導職業的社會價值長期被低估,導致結構性薪酬不平等持續存在。此經驗顯示,強制認證是推動薪酬平等的關鍵起點,但唯有結合教育、職業結構與社會價值的長期改革,才能真正實現經濟上的性別平權。

三、從冰島到歐盟薪酬透明化的制度擴散

冰島的同工同酬認證制度不僅重塑了本國企業文化,更成為歐洲政策設計的重要參考。歐盟於2019年在「性別平等互學計畫」(EU Mutual Learning Programme in Gender Equality)中,以冰島制度為示範案例,討論如何將其轉化為區域層級的制度工具。這項討論催生了歐盟《薪酬透明指令》(Pay Transparency Directive),於2023年6月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員國在2026年前完成國內法化,並規定150人以上的企業須於2027年起提交性別薪酬差距報告。

儘管歐盟未採取冰島式的強制認證模式,但在制度設計上明顯延續「以資訊揭露取代事後申訴、以預防機制取代被動救濟」的核心精神。企業必須主動公開薪酬差距並說明原因,若超過法定門檻,則須採取補救措施。這標誌著歐盟從「倡議性政策」走向「制度性規範」的新階段。冰島的制度經驗,從單一國家實施,轉化為區域性改革的催化劑,象徵全球性別平權政策邁入以「透明化與責任化」為核心的新時代。

四、給臺灣的啟示從事後救濟到制度預防

根據勞動部統計,我國2025年(以2024年數據計)性別平均時薪差距為15.8%,意味著女性需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獲得相同薪酬,換算為「同酬日」是2月27日,相較之下,冰島透過強制性同工同酬認證將薪酬差距已降約10%,,顯示臺灣同工不同酬問題仍有改善空間。現行我國以《性別工作平等法》為基礎的事後申訴制度,雖提供救濟管道,但缺乏預防機制,企業僅在遭申訴時才被動因應,薪酬歧視長期隱匿。

金管會雖已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非主管全時員工薪酬平均數、中位數,以及年度變動資料,並於財務年報與永續報告書中說明薪酬政策與績效關聯,以強化資訊透明與市場監督,但仍缺乏性別分類及職級追蹤等規範。若參照冰島同工同酬制度與歐盟薪酬透明指令,分階段要求上市櫃公司按職級與工作類型公開性別薪酬數據,並對差距超標啟動聯合薪酬評估,將可從根本改善企業薪酬決策文化,未來拓展至中小企業落實,進而促進女性勞動參與、降低職涯流失,推動薪酬公平與性別平權目標。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Commission. (2019). Iceland – Law on equal pay certification. EU Mutual Learning Programme in Gender Equality.

(https://commission.europa.eu/publications/eu-mutual-learning-programme-gender-equality-equal-pay-iceland-27-28-may-2019_en)

  1. Statistics Iceland. (2021, September 7). The gender pay gap decreases.

(https://statice.is/publications/news-archive/wages-and-income/the-gender-pay-gap-decreases)

  1. OECD (2023). Reporting gender pay gaps in OECD countries: Guidance for pay transparency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reform.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reporting-gender-pay-gaps-in-oecd-countries_ea13aa68-en.html)

  1. WEF(2025).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5.

(https://www.weforum.org/publications/global-gender-gap-report-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