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 法人扮演重要推手

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介紹


隨著社會進步及技術創新,一國的競爭力已從有形資本及勞力成本,進入以知識經濟為主的環境,而大學所蘊藏的前瞻知識正是各界所殷切需求。因此各國在研發配置上,除更加注重選擇與聚焦之外,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及技術移轉,並輔以各種創新法規與配套,目的即在引導及運用大學蘊藏的知識,以帶動產業之創新與競爭力,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一、 大學前瞻知識具國際競爭優勢

依據美國發明家學會(National Academy of Investors, NAI)和智慧產權人協會(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 IPO)公佈全球各學術機構在2016年獲得美國專利核准件數的前百大排名報告中(Top100 World Universities Granted U.S. Utility Patents in 2016),我國共計有4所學校上榜-台灣大學/台大醫學院(65件)、交通大學(53件)、成功大學(36件)、台灣科技大學(25件);此外,依據2018 QS世界大學排名中以「論文引用」指標排序,我國亦有3所大學名列百大,依序為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台灣大學等,由此可見我國大學孕育許多創新能量,且活躍於國際舞台上。

 

二、 產學存在落差

政府雖推出許多產學合作相關配套計畫,然因學界對企業之需求瞭解度不足,以致學界研究方向不易與企業需求接軌,加上學界普遍對於產業化過程感到陌生、產學合作誘因不足以及制度上對學校教授的限制,造成學界研究成果未能充分加值應用於業界。不僅如此,產學之間最大問題在於缺乏有效媒合管道(平台),業界即使有技術需求,也無法輕易的在學界找到適宜的合作對象;而學校老師空有好的技術與高度產業化意願,也因人脈或管道不足而不得其門而入,導致學界研究成果難以向產業應用延伸。

 

三、 創新產學研合作推動機制

為解決上述產學落差之問題及有效運用大學蘊藏的知識,科技部於103年首創以「法人」為核心,委由工研院以資通訊領域試行推動「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由於試行成效良好,爾後擴大推動領域,106年涵蓋電子資通訊領域、智慧機械、生技醫藥、生技醫材等,同時為加速推動學界研發成果產業化,納入工研院、國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生技中心、車輛中心、塑膠中心與紡織所等8大法人共同執行,且成立「產學媒合服務團」,主動拜訪全國各大專院校,發掘學界具產業化潛力案源,並與專業領域之產業公協會鏈結,致力將學界研發成果推動至產業界。

此創新的推動機制主要分為盤點篩選、媒合輔導及加值推廣等3階段(請參見圖一)。首先針對供給面的學界研發成果進行技術整備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 TRL) 評估、專利盤點,以及對應需求面的產業前瞻技術缺口,篩選出具產業潛力化的研發成果,作為下一階段輔導之案源。其次,針對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由法人研擬加值或商品化等整體輔導之規劃,同時整合國內外技術服務業者、顧問業者、創投業師等外部能量進行智財布局、人才培訓、媒合推廣、新創事業輔導等,完成產業化輔導工作。最後,再運用法人之產業化經驗與網絡,或結合法人既有之研發成果,以創新行銷模式協助學界研發成果之推廣,能順利技轉至產業界,落實學研成果產業化。同時搭配技術交易展、記者會、成果發表會等媒體廣宣方式,積極曝光個案成果,再藉著鏈結產學媒合平台(I-ACE平台),擴散成功模式,以期能擴大影響族群。

圖一、創新產學研合作推動機制示意圖
圖一、創新產學研合作推動機制

 

四、 建構多元產學研創新合作平台

產學合作最終目的在引導及運用學界研發成果,解決業界問題。而本機制特以「運用法人技術能量與產業經驗」為主軸,建構多元產學研創新合作平台,帶動跨校、跨領域、跨法人等合作。推動三年以來,累計輔導案源達90案。如104年輔導中山大學非接觸生理訊號無線感測系統一案,在本計畫的協助下,首創將「自我注入鎖定雷達(Self-Injection Locked Radar, SIL) 」跨領域應用於畜牧業生理訊號感測監控,並將雷達系統小型化及模組化,達到可商業運用之價值,同時協助推廣予國外畜牧業者,取得200萬美元高額授權金。本案已於106年成立昇雷新創公司,未來技術將應用至非接觸式無線遠端醫療照護及其他領域。

另輔導雲林科技大學「防碰撞系統技術商品化」一案,結合法人技術能量,成功開發國產車測盲區偵測系統,利用裝置於左右後視鏡下方之鏡頭,偵測車輛兩側後方來車,此產品已通過車廠測試並授權予國內車廠,為國內少數具價格優勢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 」產品。

106年以跨校方式結合臺灣大學與中興大學技術,建置行動式X-Ray原型機及影像處理系統,利用程式化害蟲自動辨識方法以及建立資料庫,開發出X光水果檢測機擷取影像,以非破壞性檢測自動辨識農產品蟲害(準確率達99%),取代人力剖檢。降低農產品輸出國外整櫃銷毀或退回之損失,此技術未來可擴大至農民自行檢測、安檢類與動物類等。

未來,除持續推動產學研合作外,亦將加強產學研鏈結,與學界、公協會、業界建立良好產學研溝通與合作平台,縮短產學落差,讓產業可以有效運用學研能量,進而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量與產業競爭力。

 

延伸閱讀:

  1.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stors &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 Top100 World Universities Granted U.S. Utility Patents,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stors pp2-3, 2016。 
  2. Q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3.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7),106年度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報告,科技部。
作者:傅清萍/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資深研究員;吳岱侖/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副研究員;林雪銀/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