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如何落實職業教育與產學合作


對台灣而言,日本的產業人才政策有許多值得關注與參考的地方。日本職業教育已從早期模仿德國雙軌制職業訓練,發展到多元化的職業教育體系。日本的職業教育從小學和初中即開始紮根,厚生勞動省以學生將來能夠在社會自立為導向,訂出包括溝通能力、職業人意識、基礎學力、商業行為規範、資格取得等五項「就職基礎能力」(厚生勞動省2004),經濟產業省(2006)也提出「社會人基礎力」的基本訴求,提供學校落實職業生涯教育相關措施之參考,包括安排工場見學、職場體驗、職業意識、英語能力等。日本職業教育發展,即透過上述部會組織相互連結,有計畫推動職業訓練相關政策,共同培育多樣性的人才。

日本的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在高職及大學階段,主要是高職雙軌制的職業教育、與大學階段的企業實習。日本版的產學雙軌系統因學校與產業合作的不同,每學年採1週到2個月不等的工廠實習,其餘時間在學校上課。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術、以及增進教師的教學技能與研發能力,校方會聘請企業經營者擔任業界講師,進行實務上的指導及技術研修交流。除此之外,學校亦結合社區產業環境,共同開發地方產業,發揮社區學校的教育功能。

獨立行政法人情報處理推進機構(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是日本產學媒合IT人才培育的優質典範。它的主要經營理念是資訊安全、軟體工程、IT人力資源發展等,同時辦理IT產業工程師證照作業,提供青年在IT產業的專業能力培養與認證,成功扮演產業和學校間人才培育及媒合的角色。 IPA產學合作促進中心於2012年發表了它對日本國內和國際產學合作培育IT人才的實踐案例研究調查報告,對於企業投入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的動機作了詳細分析和比較(如下表一)。

 

表一、日本國內與國際企業參與產學合作動機的比較
企業參與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的動機 本次調查的案例統計
國際 日本
貢獻意識 組織對產業和地方的貢獻 ◎ (多數) ◎ (多數)
特定領域有組織性的啟發活動 x (無) ○ (少數)
對組織的好處 活用大學資源 用學生作為勞動力 ◎ (多數) Δ (僅有1例)
解決公司的問題 ◎ (多數) Δ (僅有1例)
活用學生的創意 ○ (少數) x (無)
人才進用 開辦對公司有用的教育學程 ○ (少數) x (無)
優先接觸優秀的學生 ○ (少數) x (無)
從修課學生中優先採用較優秀者 ◎ (多數) Δ (僅有1例)
在招募時增加應徵人選 ○ (少數) Δ (僅有1例)
在招募時提升企業知名度 ○ (少數) Δ (僅有1例)
其他 公司內部的人才養成 ○ (少數) ○ (少數)
個人的熱誠 對教育或培育後進者的熱誠 (以對組織有好處為前提) ◎ (多數)

資料來源:IPA (http://www.ipa.go.jp/files/000011312.pdf)

 

從調查比較結果可發現,「個人熱誠」是日本在推動產學合作時,有別於其他各國的最大特徵,然而,在探討日本推動產學合作所面臨的困難時,「IT產業之企業沒有足夠的誘因參與產學合作」成了首要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讓產學雙方能自主性地投入產學合作人才培育,並能長久經營,推動二大策略:

一、強化「產學互惠關係」:產業界的投入,對於學術界的好處是能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反之,學術界能帶給產業界甚麼好處?在很多方面仍不明確。IPA則提出建議,可效法國外經驗,從提供優秀的人才、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提供員工訓練或解決產業問題等方面思考企業可以自產學合作中獲得的好處,來增加企業投入產學合作的誘因。

二、個人熱誠支持組織投入合作:發揮日本IT業界對於支持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的熱誠,帶動一家企業與多所學校合作、甚或帶動多家企業或整個地區性的共同響應,都是提高產業投入產學合作並長久經營的方法。

相對地,IPA也對於學術界進行產學合作的態度提出建議,包括統一組織意見、凝聚「認真地」投入產學合作的共識,獲得管理高層的理解與支持、設法以較高的優先度在組織內推動、不勉強採行負擔太重的方法等等,均是學校能否自主性地實踐產學合作的重要關鍵。

 

參考資料:

  1. 施秀青,日本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之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第六卷第一期,2015年5月,頁23~40
  2. 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 Japan(IPA),実践的なIT人材育成のための産学連携教育に関する国内外の事例調査(2012年3月)

作者: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