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門科系,如何變成熱門人才搖籃?


輔大哲學系教授尤煌傑的一篇文章,在高教界吹起千堆雪。原來今年該系120個學生中,有57人申請轉系,人數之多打破歷史記錄。他感嘆說「學生當初(申請入學的)面試、讀書計畫內容,如今看來像詐騙集團一般的犯罪伎倆。」同樣在清大,申請轉出最多的就是人文社會學士班(由社會、人類、中文、外文、哲學、歷史等系合併而成);而台大申請轉出多的則是政治、社工、人類、森林、農業經濟等系。

這些所謂就業冷門科系,不只學生擔心自己前途,政府也同樣感到緊張。日本文部科學省挾著教育預算分配的權力,去年要求大學裁併人文社會科系,把教學研究資源轉移到理工科系。台灣教育部雖然沒這麼做,但為了搶救文科畢業生失業問題,下學期起將推動「數位人文課程創新計畫」,訓練文科學生的數位科技能力。而台大更領先推出「CS+(Computer Science plus)」計畫,由電資學院幫中文、社會、社工、政治系的學生,開設程式語言等資訊課程。

誠然,資訊運用能力已與「聽說讀寫算」,並列為職場必備的基礎能力,教育部也規劃自107學年度起,國高中全面增設「資訊科技」這一科。但我認為,術業畢竟有專攻,要解決冷門科系的就業問題,最好因勢利導,考量學生本身能力,而不是硬推一些差距甚遠、並非該系學生所擅長的專業;一流的中文系學生,再怎麼努力學程式語言,也寫不過三流的資工系學生吧!以下是我對部份科系課程內容調整的建議,係從學生本身的能力強項出發,也較為符合當前就業潮流:

  1. 中文系:應發揮固有的文字能力優勢,加強與文創產業的連結(例如培養編劇等說故事人才)、或是與廣告∕行銷的連結(例如擔任廣告文案、網路行銷企劃)。亦可搭上全球華語熱,開發中文學習教材。
  2. 外文系:應開設入門課程,讓學生對各種科技∕醫藥業(不只是資訊科技),能有粗淺的認識,因為筆譯最大宗來自技術文件,口譯也以科技∕醫藥的專業會議與國際訴訟為主。再者,亦可強化與商貿的連結,擔任跨境電商的商品開發人員、流行商品採購,這些熱門職務都需要與國外供應商密切往來。或是加強與會展產業的連結,例如德國是全球會展產業第一大國,德語系學生有一定的優勢。
  3. 哲學系:以往有部分學生憑著邏輯思考專長,轉往法律界發展;或運用創意特長轉往出版、廣告業。如今甚至有機會從所學的認識論,切入人工智慧(這是歐美學界熱門的新課題);或是從生死學延伸到高齡社會的臨終關懷與心理諮商(國內已有生死與心理諮商的系所)。
  4. 社會系:可運用在校所學的社會調查統計、質化∕量化研究等專業,從事市場調查與消費者研究工作。從企業的行銷企劃,到市調公司、廣告公司,都非常需要這類人才。以法國來說,向來執全球社會學界牛耳,其對消費社會的研究,在廣告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5. 人類系:田野調查培養對異國部落文明的觀察力,使其成為消費者使用行為研究的尖兵;面對文明社會不同的消費族群,他們可用「第三隻眼」觀察到商學、設計背景者難以看出的訊息。全球設計巨擘IDEO主要業務之一,是在做顧客體驗設計;而UX(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在台灣職缺也大增,人類系有機會成為設計團隊的一員。
  6. 生命科學系∕生物科技系:台灣生技製藥業的用人規模很小,指標性公司浩鼎的員工不到80人、太景不到50人、智擎不到15人,不但難以消化為數龐大的畢業生,也成為流浪博士最嚴重的學門。可鼓勵學生朝向「生技+法律」或「生技+財金」發展。由於生技股是台股重要板塊,而居心不正的業者又所在多有,因此金融業、創投業在做投資分析、貸款徵信時,特別歡迎「生技+財金」的跨界人才。
  7. 森林系∕地理系:目前部分學校已嘗試將GIS地理資訊系統納入課程,應加開更多學分,甚至尋求與資訊科系的合作。

 

作者:臧聲遠/Career就業情報公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