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辦理人培再充電課程 支持產企業培訓關鍵人才
作者:經濟部產業人才政策規劃與推動平臺計畫
我國政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強化中長期經濟韌性,112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以下簡稱疫後條例),以因應氣候變遷、新冠疫情及烏俄戰爭、美中貿易戰等多重因素對整體經濟結構和全球供應鏈所帶來的嚴峻考驗。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以下簡稱產發署)依據疫後條例提出「人培再充電計畫」,針對我國製造業面臨的低碳化、數位化轉型痛點,為產企業在職員工提供免費課程,提升員工的專業職能及穩定就業,協助產企業留住關鍵人才,強化營運韌性,支持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
循序漸進培訓內容 為產業升級提供重要助力
產發署於112年4月起,網羅國內超過100多個專業法人、大專校院、產業公協會、民間培訓機構等,開辦低碳化、智慧化等技術性訓練課程;來自電子資訊產業、金屬機電產業、民生化工產業等領域的製造業在職員工,都符合產發署的培訓資格,一方面可增進工作專業知能,一方面協助產企業順利渡過淨零轉型浪潮及補充智慧化生產所需人才。課程簡介如下:
-
低碳化相關培訓:協助產企業導入碳盤查、碳足跡、能源管理等相關碳管理機制,或開發低碳製程、技術、新產品、低碳服務與綠色供應鏈,提升企業碳管理能力及降低碳排放量等,並有效掌握國際重要淨零趨勢及政策。
-
CEO班:針對產企業中、高階主管開設。協助產企業掌握國內外淨零趨勢及政府資源,啟動產企業自主投入減碳淨零行列。
-
一日講習班:針對因客戶要求須進行碳盤查的業者,講授國內外重要淨零政策措施、組織型碳盤查相關知識與實務演練。
-
三日種子班:針對具第三方查證需求的產企業開設。協助產企業依照ISO碳盤查標準完成企業組織型碳盤查,並能接軌第三方查證作業,奠定產企業內部ISO概念之碳管理基礎。
-
碳足跡二日進階班:針對三日種子班完訓後學員,如有「產品碳足跡」計算需求的產企業開設。幫助瞭解產品碳足跡計算標準與方式,進一步掌握自身產品碳排量數據。
-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精修班:針對低碳化課程完訓學員,講授淨零碳相關之國際公約、倡議、關貿政策及氣候變遷下全球重要國家因應作法,並熟悉溫室氣體盤查規範、標準與作法,為產企業推動供應鏈減碳培育進階人才,為產業低碳轉型邁向下一世代升級提供助力。
-
智慧化相關培訓:協助產企業導入物聯網、人工智慧、虛實整合、雲端服務、數位化管理與應用及資訊安全管理等系統,或開發智慧技術、新產品及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產品研發與生產流程的效能。課程內容包含: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機器學習、機器聯網、數位布料化、AI等。強化產企業永續經營及數位創新,成為我國產企業升級轉型的關鍵力量。
推動成果
自產發署112年4月起推動人培再充電計畫,已於全台各地開辦1千餘班,培訓製造業在職員工超過3萬人次。參與學員表示,藉由產發署補助開設之低碳化及精修班課程,能有效幫助產業界更深入瞭解全球氣候變遷和碳管理政策重要趨勢;且透過碳排計算的實作演練,產出排放清冊及盤查報告書,更有助於產業接軌國際減碳規範。
智慧化課程方面,不論是針對產企業特性規劃辦理的智慧化課程或是近年來熱門的AI理論與應用,對於日後運用於研發、製造流程的改進都很有幫助。有高階主管更表示公司正面臨低碳轉型期,因此將會鼓勵員工參加培訓,不僅可累積個人碳實力未來也能適切因應客戶端需求。
圖片一、溫室氣體碳盤查三日班課程
經濟部推動產業AI化 人培再充電啟動製造業AI人才培訓
隨著AI時代來臨,不僅帶動新一波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亦改變就業市場對於人才科技技能的需求。政府自2024年9月起推動「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核心目標之一,即著力培育AI、半導體等產業人才,厚植臺灣AI國力,帶動我國整體產業轉型,提高勞動生產力與競爭力,驅動經濟長期成長動能。
114年產發署透過「人培再充電」的智慧化課程,將培育焦點放在AI應用,帶領製造業從業人員由淺入深學習AI應用技術,透過理論、案例分享及實作,培訓學員具有「可協助企業導入AI應用」的即戰力。
「人培再充電」在職培訓費用,由經濟部產發署全額負擔,參訓學員無需繳交學費,歡迎製造業在職員工踴躍參與。相關資訊可至「人培再充電」專區查詢,或致電工研院產業學院02-27016565轉分機215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