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科技人才扎根:高中微課程啟動
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動力,驅動著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隨著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迅速發展,各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投入和競爭愈加激烈。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技術的領先者,面臨著如何確保未來人才永續供應的挑戰,為此,將半導體教育延伸至高中階段成為重要策略,有助於提早培養潛在的科技人才,以緩解人才短缺問題,滿足未來的科技發展需求。
首先,高中是學生確立職業興趣和專業方向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引入半導體相關課程,學生可以接觸到半導體的基本概念與技術,因而激發他們對該領域的興趣和熱情。這樣的早期啟蒙有助於引導學生選擇半導體相關專業,並提高其學習投入與未來的職業發展。
其次,半導體課程有利於學生建立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高中階段的課程可以涵蓋從電學原理到半導體製程的基本知識,並通過實作課程提升學生的實務技能,不僅幫助學生在進入大學後能夠更快掌握進階知識,還能提高他們在專業學習中的效率和成效。
臺灣在108課綱的彈性政策下,高中可靈活安排每學年1-2學分的「多元選修」課程(每學分18小時),或者每周2-3堂課的「彈性學習」課程來實施主題式教學,非常適合導入因應前瞻科技或探究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微課程。教育部、台積電,以及陽明交通大學等產官學界,近年已經與領域專家、高中老師合作,啟動半導體微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和興趣。
教育部之高中半導體課程計畫
教育部於2023年試辦高中半導體微課程,並培訓種子教師,在今(2024)年8月正式實施,共有36所高中和高職參與。課程採彈性化模組設計,教師可根據學生特性(例如社會組或自然組),與教學時間考量等等,靈活選用合適的授課內容。
課程涵蓋六大主題:「電的科學知識」、「半導體原理」、「半導體製程」、「半導體在生活中的應用」、「電路設計」及「半導體產業社會面向」。整合自然、科技及社會領域的學習內容,並按初階、進階和高階三個層次進行設計,搭配實作練習,旨在激發學生興趣,並將課程內容與生活應用緊密結合。此外,課程還鼓勵引入校外的產學資源,如與大學或業界合作,安排講座或參訪活動。
而實作課程包括動手操作或者數據分析等多元探究模式,例如「半導體製程」可透過製作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與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Gate All 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3D模型,探討電晶體設計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社會面向」則藉由各國半導體製程在全球市佔率的數據資料分析,瞭解臺灣在先進製程技術遙遙領先,因此具備矽盾保護的現況,進而探討地緣政治及其影響。
教育部期待透過此計畫培養教師教學與課程開發的能力,已開辦相關工作坊協助教師提升知識與技能,並規劃種子教師製作簡報與錄製線上教學節目,以擴散成效,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圖一、教育部高中生半導體課程架構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官方網站(本文重新製圖)
台積電半導體雲端學院
台積電於2022年推出專為高中生打造的半導體雲端學院,目前提供「SEMI神秘積星站」、「無所不在的晶片半導體」兩個系列的動畫影片,分別包括9則及6則動畫,每則長度約6-12分鐘,並附有課後測驗題目(每則3題),學生完成學習後可申請完課證明。
(一)「SEMI神秘積星站」:
從介紹電子和電流開始,進一步說明n型與p型半導體、電子元件和二極體,最後介紹雙極性接面型電晶體(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與金屬氧化物半場效電晶體(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結構與特性。
(二)「無所不在的晶片半導體」:
解釋通訊、電源、控制、運算和記憶體等五大晶片的功能及信號傳送過程,介紹電晶體概念和半導體基本原理,並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境,簡述科技演進的歷史。
除了線上自主學習的內容外,台積電還與超過10個校次的高中合作開設實作和參訪相結合的混成課程,課程為期6週,共18小時;此外,還啟動「校園師資培訓計畫」,提升中學教師對半導體知識及其產業應用的理解,以深化教學內涵。台積電更與清華大學合作舉辦高中生營隊,透過講座分享和公司參訪,推動半導體人才的深耕培育。
圖二、台積電「SEMI神秘積星站」課程列表
資料來源:台積電半導體雲端學院
陽明交通大學之高中半導體課程
陽明交通大學以自建的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臺,推動兩種高中半導體相關課程,採用網路與實體結合的混成學習模式。
(一)「半導體基礎微學程」:
自2019年起在該校「中學人才培育計畫」的物理科學人才培育項目,規劃兩門半導體概論(量子理論的發展、半導體原理與元件),提供影音、線上教材與線下評量活動等學習資源,總計24小時的內容(學生修完額外一門物理科指定課程後可獲得學程證書)。
(二) 「半導體原理與製造概論」:
屬於該校「大學與高中共創線上學習(University/High-school Collaboration On Online Learning,UHCOOL)」計畫,自2023年起,與世界先進公司及各高中教師合作設計,教材內容包含數位影音、講義、課程評量指標、教學活動建議及各式參考資料。今(2024)年8月起提供高中作為2學分的多元選修或加深加廣課程,總計30 小時學習內容。課程分為「量子理論的出現與運用」、「半導體材料與元件原理」、「半導體製造與產業概論」三大部分,探討原子結構、半導體特性與訊號控制等原理,並介紹半導體工廠與製造管理等產業知識。
教師透過ewant線上平台,不僅能收集學生的學習歷程數據,動態追蹤其成效表現來調整教學外,還能透過教師間共構的互動專區促進交流與觀摩,並有機會與大學教授及企業講師合作,協助學生深化學習、探索志趣與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資料:
-
教育部(2023)。教育部研發「高中半導體課程」培力未來科技人才
-
高級中等學校數位學習資源中心(2024)。臺灣高中職半導體課程 課程簡介
-
台積電半導體雲端學院網站。SEMI神秘積星站、無所不在的晶片半導體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2023)。半導體原理與製造概論課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