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混成學習正是好時機

作者:盧冠諭/振宇五金、全家國際餐飲雙獨立董事


一場疫情改變了企業的培訓方式!

回顧疫情之前,一般企業大部分是以實體訓練為主,雖然數位學習一直被熱烈討論、數位學習平台許多企業都花大錢建置,不過實際上在數位學習部分有展現具體成效的企業其實不多,往往都是靠著敲鑼打鼓與包裝來呈現數位學習效果有多好。

沒想到一場疫情快速翻轉了企業的培訓方式。在疫情期間,企業要不是被迫取消實體訓練、改為數位學習,而數位學習又開始發展出多元的操作模式,例如:直播、微課、動畫…等,各種數位學習方式百花齊放。主要原因在於疫情持續時間比想像中來得久,許多企業第一年還在觀望,第二年發現疫情還不會結束,於是開始認真思考運用數位學習培訓員工的可能性,直到第三年幾乎許多企業都有利用數位學習進行訓練的經驗,也讓數位學習的訓練模式徹底改變原本以實體訓練為主的培訓方式。

不過當疫情結束後,就可以發現企業培訓又漸漸回到以實體訓練為主流,主要原因在於數位學習很容易產生一個爭議問題:以線上教學為例,學員每人一部電腦,若不打開鏡頭,根本看不到學員到底是在認真聽課,還是在處理自己的私事?這往往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另一種疫情期間常見的數位課程運課方式,為購置坊間的套裝線上課程或文章,提供學員自行閱讀。這種方式的挑戰在於不容易判斷學員是否有認真閱讀,或是放在那邊任由它播放,每隔幾分鐘去動一下,讓系統記錄學習歷程?這種數位學習培訓方式較適合個人學習動機強的學員。

難道培訓方式僅能在數位與實體課程做二擇一嗎?

答案當然不是。其實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混成學習」,它可以結合實體跟數位的優點,進行更為有效的培訓。

混成學習的培訓方式,在疫情之前有這樣操作的企業不多,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為成本較高,其二為辦訓複雜度較高,往往學員也會對於混成學習的運課手法不熟悉,覺得太麻煩而容易產生反彈。

不過經過這次的疫情,已經讓許多企業內部同仁或多或少都有過數位學習課程的使用經驗,進入門檻大幅降低,因此,可說目前絕對是「混成學習」的推動最佳時機,建議以下幾種操作模式可供參考。

 

1.0版混成學習

第一種混成學習可以稱為1.0版混成學習,它的做法為傳統的混成學習方式,訓練前先閱讀一門與主題相關的數位課程(時數通常較長)或是數篇主題相關文章,然後再上同樣或類似主題的實體訓練或是安排實體讀書會,來討論相關主題內容,透過虛擬結合實體的方式,來提升訓練成效。

 

2.0版混成學習

1.0版的混成學習雖然可以增加訓練的記憶點,不過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學員學習彈性疲乏,尤其是針對年輕學員,容易認為這些內容只要自己看就好,不需花時間重複上實體課程。此時2.0版混成學習就該出馬。

2.0版混成學習應該重新檢視訓練需求,找出數位課程與實體課程的互補之處,而非重疊學習;同時數位學習的操作應該減少單次上課時間,而增加上課次數,讓學員融入在學習情境中。

常見的操作模式為錄製微課,每堂微課時間建議在十分鐘內,讓學員學習不會有負擔,同時為了避免數位學習因為微課的關係,而談的不夠完整,建議可以錄製一系列相關主題的微課,然後間隔一周或兩周推出一門,讓學員持續接觸相關課程主題,在完整學習後,再安排實體課程訓練,實體課程訓練的內容不再討論微課有介紹過的內容,而是以實務案例研討為主,讓理論論述留在線上微課,讓實體課程聚焦在實務研討,直接產生具體訓練效益。

 

3.0版混成學習

如果企業能做到2.0版混成學習,其實已經擁有不錯的訓練成效,不過如果想要讓訓練效益再進階,也許可以嘗試試試看3.0版的混成學習。

所謂3.0版混成學習主要操作手法為2.0版混成學習的課程進階。2.0版混成學習已經透過實體課程進行實務研討,來增加訓練課程的落地可行性,不過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每一個學員吸收的程度不一,因此也許整體課程效益不錯,不過可能會有個別的學習落差。

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式為,在2.0實體訓練的實務研討後,再協助學員安排大約30分鐘的一對一線上與講師訪談與交流時間。

為何是線上一對一的方式?因為當人數較多時,通常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說出心裡的話,因此可以運用類輔導的方式,一對一與學員進行線上交流,協助學員解決個人問題,來提升訓練成效,同時因為是以線上方式進行,也可以讓類輔導更為彈性。

以一般企業內部主題式的培訓來說,如果能夠做到3.0版的混成學習,應該就會有不錯的訓練效益呈現,也可以透過多元的數位與實體運課手法,來增加課程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並讓實體集合式訓練減少過多的理論論述與講授教學,將訓練主軸聚焦在實際議題的問題解決。因此,混成學習推動現在正是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