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淨零人才推動之重點策略淺析


德國在2021年修訂《聯邦氣候保護法》,明訂2030年碳排量須較1990年減量65%,2040年減量88%,至2045年達到碳中和。為盡速達到此一嚴格的淨零目標,德國政府不斷調整與提升淨零政策推行的強度,同時積極提供國人全方位的淨零學習與相關就業資源,務求全面打造並支援各領域產業所需之淨零人才,促進在全球淨零賽局中的領先優勢。大體來說,德國在淨零人才培育與培訓所推行的重點策略如下。

 

人才培育:塑造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的終身教育

德國為落實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由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主責推行與更新「永續發展教育國家行動計畫」,針對學前教育、初等、中等及高等不同教育階段來長期培育與推廣包含淨零碳排在內的環境保護、經濟成長及社會包容面向的相關知識技能,致力落實以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的終身教育。觀察德國政府在不同教育階段所推行的永續發展教育(ESD)作法,不難發現具有以下共通模式及特色(參下圖一):

德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階段,邀集利害關係人凝聚及發展ESD共識與教學模式,協力建構完善學習網絡與環境,全面提升教師的永續發展素養及專業知識。

圖一、德國永續發展教育推行模式

 

  1. 邀集利害關係人凝聚及發展各階段的ESD共識與教學模式

由於德國主張不分領域從小培養淨零永續觀念,因此為凝聚及發展不同階段有關永續發展教育之教學概念及標準,尤其是學前(0至6歲)、初及中等教育階段(兒童與青少年)的教學模式,德國政府廣開全國與區域論壇,邀集各學齡之教育專家、教育提供者(如日托服務機構及各級學校負責人)、相關公協會和培訓代表等利害關係人,藉由各界人士的共識凝聚與發想,共同討論及發展出專為永續教育設計的教學模式與ESD標準,再藉由試點循序推展至全國施行。

  1. 整合各相關機構協力建構完善的學習網絡與環境

為有效並快速地建構有利各教育階段進行淨零永續相關觀念與知能學習的基礎環境,德國政府首先鼓勵各級教育機構與公協會、NGO/NPO、企業、教育/培訓機構甚至是市政當局,針對氣候保護及綠色採購等永續發展議題進行合作,透過課程學習與課外活動方式,強化與推廣永續發展相關的知能學習、具體實踐及公民參與。

其次,進一步推動大學作為塑造永續發展知識創新與傳播的核心角色,透過各種獎補助計畫,鼓勵開展海內外永續發展相關研究計畫與社會應用、專業課程(含線上開放課程)、暑期/冬季學校、線上研討會、工作坊及系列講座等,運用大學研究能量與教學資源,一則協助各級學校深化永續發展教育內涵,二則接軌國際最新研發成果,鏈結各學研機構以加速知識創新,三則廣開相關課程與營隊活動,供學生與校外人士共同參與,培育轉型所需之淨零通才與專才。

再者,德國政府亦針對各級學校、日托服務提供者及管理者等教育機構進行相關培訓與評估,鼓勵推行綠色校園,促使其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能納入ESD標準,同時作為設施管理和永續採購指標(如綠建築、永續設施及採購指南、餐飲檢查等),期能建構完善的學習網絡與環境,俾利於2030年全面落實各教育階段的永續發展教育。

  1. 全面提升各階段教師的永續發展素養及專業知識

為確保各級學校能有效掌握包含淨零碳排在內之永續發展教育觀念及內涵,德國政府相當重視相關師資的永續發展知能培訓,積極透過諸如永續發展教師培訓示範計畫、學習社群的知識轉移、永續發展教育能力模型建置(如主題性教學與方法論探討)、鼓勵培訓師自行開展適用各課程對象的永續發展知能培訓項目等方式,來進一步促進相關師資進行永續發展進修培訓及ESD資格認證,以全面提升教師的永續發展素養及專業知能。

 

人才培訓:打造以包容性成長為目標的培訓體系

為有效充裕各領域產業所需淨零人才,同時兼顧公正轉型原則,運用技能培訓與促進就業,打造具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的永續經濟,德國聯邦勞動及社會事務部(BMAS)、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BMWK)等部會紛紛提出各種包容性的培訓措施及就業輔導,有關其主要聚焦對象及策略重點如下:

  1. 強化青年及高階人才的技能培訓

為因應淨零轉型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衝擊與不確定性,同時提升青年就業率,德國政府透過短期實習及交通/住宿補助金等措施,提升青年參訓意願及保障,並提供相關職業諮詢及就業輔導,協助青年及早進行職業定位。另藉由綠色工作網絡平臺整合企業、學校/培訓機構、政府、NGO與公協會等單位所提供之綠色就業(含學徒計畫)、綠色課程/學位、綠色學習教材、淨零營隊活動等相關培育與培訓資訊,以提高民眾(尤其是青年)對於永續生產、再生能源及能效、綠色IT、綠色金融等淨零議題乃至於綠色工作的瞭解,進而促進其投入綠色就業,充裕產業所需淨零人才。

此外,為了提升德國在生物經濟領域的研發能量,奠下循環經濟的永續資源基礎,同時加速替代化石燃料進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提出「國家生物經濟戰略」,並針對具博士資格的年輕研究員提供生物經濟創新研究計畫,明訂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等單位中,凡從事創新生物基產品開發、生質能開發、永續價值鏈設計、生物循環經濟模型與方法設計、糧食安全等生物經濟相關主題研究,且具博士學歷的高階人才,均有資格申請最長五年期的研究補助(各項目撥款最高達300萬歐元),並透過組織研討會、海外交流等方式進行知識社群的建立與擴散,以積極鼓勵高階人才投入應用型生物經濟創新研究,奠定德國在生物經濟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1. 針對受轉型衝擊之勞工及企業提供培訓及輔導支援

德國為因應人工智慧、氣候變遷等現象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轉型挑戰,同時避免產生結構性失業問題,針對因雙軸轉型受衝擊的企業及員工,提供義務教育之後的培訓計畫補助及諮詢輔導,為員工、失業者及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訓支持;並針對有協助培訓的企業,提供受訓員工最長3年半的薪資補助(補助薪資約6成),以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員工培訓,加強員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

此外,為提升國內企業的人才留任率,同時提升企業因應雙軸轉型的應變能力,繼而穩定就業市場,德國聯邦勞動及社會事務部(BMAS)提出「新工作質量倡議(INQA)」並與時俱進地調整優化,藉由個別公司的實踐經驗抽譯與歸納出促進企業文化的最佳模式,並將其執行方法和知識進一步轉移擴散到其他企業,透過提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工作質量的檢查及輔導,協助量身訂制敏捷管理的人事政策與留才措施,協助企業建立以人為本的永續企業文化,提升人才利用率。

 

結語

綜觀德國在淨零人才發展政策上,相當強調透過政府、企業、學校與培訓機構、NGO/NPO、公協會等組織機構的公私協作,從人才培育與培訓等面向長期養成國家淨零轉型所需之各領域產業人才。對德國政府而言,淨零轉型不僅是關乎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更是德國未來因應氣候變遷風險、維繫國家能否在低碳時代存續的生存課題。因此,德國政府舉全國之力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藉由不同階段的永續發展教育以及包容性培訓體系的打造,來循序推進各領域人才的養成,俾利提升整體國人的淨零永續素養,同時充裕各領域產業所需之淨零通才及專才,加速德國產業乃至於整體經濟與社會轉型升級的進程。

作者:李映霖/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