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GII 三指標,台灣性平向前行


從男女平等、女男平等、兩性平權、再到性別平權(Gender Equality),從名詞的轉換中,不難看出性別平等議題在近50年來發展的歷程。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指出:「在已開發國家中,女性權力逐漸提高,堪稱近代最值得注意的一場寧靜革命(Quiet Revolution)。」

寧靜革命源於18世紀晩期,「女性主義」一詞在法文中誕生。300多年飛逝,現今仍有大批的女性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平等的機會。現代社會中,性別已邁入多元化而非原有的兩性。甚至有很多人(包括女性)都認為現在應該已經很平等了?!更遑論對不同性別認同者。從以下事實或事件中,請檢視看看自己心底的反應如何:

  • 體育界明顯以男性運動、男性選手為主,甚至連體育新聞播報人員也都陽盛陰衰,同時女性選手的體育媒體報導也較少。
  • 2017年4月,女作家林奕含在其首部創作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輕生,結束26年短暫人生。書中描述一位被補習班老師強暴的少女房思琪的故事。
  • 好萊塢著名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爆出性騷擾醜聞,隨後在社群網站 Instagram和Facebook上引發了大量#MeToo的貼文,知名女星Alyssa Milano就是最早的發起行動者。

面對這三項事實或事件,我們必須説:「寧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放眼國際,看性別平權

2015年9月,聯合國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從而規畫17項永續發展目標,以作為2030年到來前,成員國間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其中第 5 項目標即為「性別平權(Gender Equality)」,旨在推動「消除對婦女和女童一切形式的歧視,以實現婦女賦權與性別平權」。

早在1979年,聯合國大會即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保障婦女在政治、法律、工作、教育、醫療服務、商業活動和家庭關係⋯等各方面的權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2010年創製「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使得各國性別平權工作的推動,有了一個可量化的評量指標。

GII從女性的「生殖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賦權(Empowerment)」與「勞動市場(Labour Market)」三個面向,來衡量一國因性別不平等所造成的社會發展損失。

GII值介於0至1之間,值愈接近0,表示該國的發展因性別不平等所造成的損失愈低,故GII值是越低越好。目前性別不平等情況最為嚴重的是非洲與南亞,該地區的女性仍然沒有政治權力,同時社會地位低下。臺灣非聯合國會員,我國的GII指數及排名係行政院主計總處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公式,將我國資料帶入計算而得。2019年臺灣的GII數值為0.045,表現居全球第6名、亞洲第1名。

 

立足台灣,看性別平權

我們可以採取聯合國的GII指標,來評估臺灣兩性平權的發展現況。首先是「生殖健康」,生孩子是女性生理構造所賦予的一項使命,延續生命的同時也飽受風險,台語古諺有云:「生贏雞酒香,生輸兩塊板」,因此生殖健康指標中有「孕產婦死亡率」與「未成年生育率」(指15-19歲)。臺灣2017年的孕產婦死亡率是每十萬活嬰10人,達到聯合國的最佳範圍。而在未成年生育率方面,臺灣的數值是千分之四,與日本、新加坡相近。

GII第二個指標是「賦權」,也包含兩個分項,即「女性國會議員比率」、「中等以上教育程度占25歲以上人口比率」。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於今年1月發布的「2022年性別圖像」資料,2020年臺灣女性立法委員比率為41.6%,今(111)年1月第10屆立法委員台中市第2選舉區缺額補選後,女性立委占比升至42.5%,創歷史新高,且為亞洲第一;2019年臺灣女性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占25歲以上人口比率為82.4%,低於男性的90.6%。

第三個指標「勞動市場」評比項目是15歲以上的勞動力參與率。隨著社會風氣開放,女性受教育比例大幅提升,臺灣整體女性勞動參與率由2009年的49.6%逐漸上升到2019年的51.4%,兩性勞動力參與率差距逐漸縮小。(詳參圖一)

臺灣整體女性勞動參與率由2009年的49.6%逐漸上升到2019年的51.4%,兩性勞動力參與率差距逐漸縮小。

圖一、我國歷年兩性勞動力參與率及兩性差距

 

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含上市櫃公司)女性董事計2,542人,占14.4%,男性董事計15,159人,占85.6%,與2013年相較,女性董事增加611人,比率增加2.6個百分點,惟仍低於男性,反映公開發行公司之領導階層仍明顯存在性別落差,此亦可作為「賦權」項目的對照參考。據社團法人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統計,隨著商業服務業逐漸資本化、大型化,高階主管性別比例仍然有著男女64:36的性別落差,同一工作、職級,薪資平均差距仍有5,700元,而且隨著職務的提升,差距反而有加大的趨勢。

綜觀臺灣性別平等GII三指標,整體呈現大方向持續優化,但深入細項則仍見不足,須政府與民間持續努力才行。

 

性別平權,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前述的#MeToo運動全球延燒,在社群網站Instagram上已有超過數百萬則#MeToo標籤的貼文,這場好萊塢引爆開來的反性侵運動,號召沉默的性侵受害者勇敢站出來訴說出自己的遭遇,讓犯罪者得以受審。作家林奕含的生命控訴,給臺灣社會沈重一擊,一場廣泛從校園到職場對於性騷擾、性侵害議題的重視,使得這個在臺灣社會隱晦的話題終於得以攤在陽光之下。

隨著性別平權觀念的推動,更多女性工作者與創業者投入職場,或肩負起更大的經濟動能,我們必須呼籲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結構的臺灣企業,用四項行動支持女力的發展:

一、打破傳統觀念,迎向新時代:不要認為性別不可能完全平等,因為所有個體天生擁有不同的生理性別,但平等的觀念不是生理構造,而是心理認同,同時更應該表現在具體行動中,企業應積極落實同工同酬,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二、失婚與同婚,尊重與支持:臺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二名,尤其是結婚不到五年離婚率更高,年輕失婚女性仍舊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籤,同時社會日趨開放,同婚不是洪水猛獸,尊重與支持才是社會進步的最佳證明。

三、生育是榮譽、企業要給力:根據婦女新知基金會的調查顯示,57%的女性擔心懷孕遭職場歧視,65%的女性擔心請育嬰假會遭刁難。臺灣生育率全球敬陪末座,企業社會責任應提高,應表揚友善生育企業。

四、職場性騷擾,全民零容忍:遠見雜誌調查指出,女性在職場常受的騷擾與委屈,包括:生理假限制過多、覺得女性不夠專業、職場性騷擾、懷孕女性求職困難、升遷機會不平等⋯。職場中運用地位階差進行性騷擾屢見不鮮,政府應設置專門申訴單位,行動才能零容忍。

性別的框架就像一道道玻璃天花板,只要玻璃天花板效應存在,那麼以性別取人,造成的職場障礙,或因事業與家庭無法兼顧而選擇離開職場,那麼這個社會對待女性,或須照顧孩子者仍然是不平等的。隨著性別平權議題被廣泛重視,政府已經帶頭,企業也要跟上腳步才行。

 

參考資料: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2),2022年性別圖像

作者:李培芬/社團法人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前行政院性平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