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國際AI未來實驗室」鏈結全球菁英,組建跨域研發基地


始自2016年「人機對奕」世紀大戰,Google開發的AI圍棋程式AlphaGo打敗韓國棋王後,全球掀起研發與應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風潮。國際調研機構PwC (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2017年公布《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報告》指出,2030年時全球AI產值可望達15兆美元,為全球GDP成長帶來約14%的貢獻。工研院2020年所公布的《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中,亦將AI列為是2030年支持社會數位轉型,特別是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健康樂活(Quality Health)與永續環境(Sustainable Environment)三大應用領域發展的重要共通基礎技術之一。

基於AI對社會及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與意義,不少國家紛紛提出國家層級的戰略,以利後續AI技術發展與應用布局。國際科技教育調研機構HolonIQ報告統計,至2019年全球共計50個國家皆有訂定AI戰略(HolonIQ, 2020)。以德國為例,在其2018年公布的戰略目標中直接設定,希望藉此戰略推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de in Germany(人工智慧-德國製造)」成為國際認可的品質標章。為達此目標,在後續一連串發布的落實政策工具中,尤以2019年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BMBF)鼓勵德國的研發團隊及企業、與國際AI菁英團隊在德國共建「國際未來實驗室(Internationale Zukunftslabore)」,從事前瞻應用導向的AI研發計畫,最吸引國際頂尖人才的關注。

此「國際未來實驗室」全新機制,目的在於積極促進AI領域的國際菁英合作、推動研發創新、提升德國研創據點在國際競爭中之能見度,並增加知識和技術移轉交流、及鏈結可永續發展的國際知識和創新AI合作網絡。計畫透過公開徴求方式,邀集德國AI頂尖研發人才跨域及跨國組團參與競賽提案,為AI領域(例如:機器學習的模式分析和識別、機器人系統自主控制、智慧型多模組人機互動、推論系統和機器證明系統、建模和收集知識的方法及模擬人類專業知識和支援專家之系統等)提供卓越研發貢獻。勝出團隊者可獲得政府為期3年500萬歐元的補助經費,為在德國建置全球AI菁英研發人才集結樞紐據點奠定基礎。

且為了讓國際夥伴能有實質互動交流、共同研發及強化合作鏈結的機會,計畫除要求團隊應確保公平及科學與研究品質、並重視女性參與(研究成員盡可能男女比例相當),更須滿足下列條件,包括:

  • 團隊應至少由包括德國在內的三個國家組織合作參與,組成的成員應包含最少9位、最多12位(可取得補助款的名額)來自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研究人員。原則上,未來實驗室中應有2/3為國外知名研究人員、1/3則為德國研究人員。
  • 團隊所有研究人員須親臨實驗室工作至少18個月,且其各自親臨實驗室的時間必須有事先規劃,務必要整個團隊的成員能同時在實驗室共事至少達9個月。
  • 未來實驗室設置地點及研發工作的執行皆須在德國,且合作夥伴間應簽訂書面合作協議,規範各項合作細節。

此外,計畫為鼓勵新生代人才有加入實驗室、建立自己未來國際合作管道網脈的機會,特別提供每位研究人員可各有一個名額,替來自自己國家的年輕科學家申請作為實驗室短期(2-6個月)訪問研究人員。

計畫經過二階段評選,由14件提案、超過35家德國及70家國外研究機構參與團隊中,最後在2020年選出3個「AI國際未來實驗室」團隊給予補助,分別是:

  • 由慕尼黑工業大學(TUM)與德國航太中心(DLR)共同主導的AI4EO地球觀測AI應用計畫:由來自德、美、中及歐盟國家研究人員組成團隊,聚焦在應用AI於地球觀測研究,目的希望透過智慧大數據分析衛星數據,將全球都會化、世界糧食或自然危難管理等模組化。藉此得出智慧數據協助政策決策者形塑永續與高生活價值城市發展、或是及早發現森林大火等。
  • 由漢諾威大學(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主導的LeibnizKILabor、AI及個人醫療計畫:由來自德、澳、新、印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聚焦在智慧、可信賴及負責任的AI系統應用於個人醫療,目標是透過機器學習加速診斷與藥物的發展、並優化個人治療。
  • 柏林工業大學(TU Berlin)主導的KIWI-biolab,藉由AI達到高效益生物實驗室運作計畫:來自德、俄、墨、巴西、阿根廷、韓、美、越南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聚焦應用AI分析微生物(Mikroorganismen)數據及應用到電腦、使電腦具有自主實驗室實驗規劃的能力。重點希望能發展新藥及永續人工和原物料材質生產。

鑑於AI為智慧應用領域的趨動科技,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BMBF)強調,在該新計畫機制中,卓越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特別具重大意義,因為所謂的「卓越」必須透過全球最佳人才的競爭和交流才能產生。也唯有透過全球知識和價值創造鏈的密切交流,才能確保及持續擴增德國作為AI研究和創新據點的全球競爭力。此創新機制爭取國際AI頂尖研發人才到德國共建未來實驗室的作法,可作為我國未來在思考吸引國際人才目光及來台的計畫設計參考借鏡。

 

參考資料:

  1. 工研院(2020),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
  2. HolonIQ(2020), The 2020 AI Strategy Landscape.
作者: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