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能源的新社會配方


近來能源成為臺灣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例如各種發電方式的配比、電力基礎設施的退役與新建、再生能源的替代效率…等。小型的風力、太陽能、地熱發電具有分散式設置(distributed)、硬體設備與民眾的生活空間重疊、民間可以自行集資興建等特性,其設置所引發的生態影響、傳統領域以及民眾生活方式改變等社會性議題,正引發更多的討論。

而電力之外,還有一項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能源形式──桶裝瓦斯。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臺灣使用桶裝瓦斯的比例約56%,用戶約500萬戶,每年約有近500億的市場規模。傳統桶裝瓦斯給人的印象是「危險」的,這跟整個運作體系有具體的關聯。更換鋼瓶時可能因為漏氣、換裝不當等等而引發火災、爆炸時有所聞。以社會性及性別友善的角度檢視傳統瓦斯業的技術與營運系統,不難發現這項「專業」伴隨著許多需要改變的問題,例如倚重勞力、專業隔離、性別壓迫等。

傳統瓦斯鋼瓶是以金屬焊接製作,裝滿20公斤瓦斯的鋼瓶高90公分、重達40公斤,許多傳統公寓用戶甚至需要扛著爬好幾層樓梯才能送達,這樣的生理條件上的限制,使得桶裝瓦斯配送業者幾乎清一色聘用男性勞動者。40公斤的重量甚至已經達到重體力勞動作業的標準,長期從業人員常出現職業傷害。同時,民眾只能憑著瓦斯桶移動時的手感評估剩餘量,難以掌握替換的時機;甚至以前還沒有殘氣退費的機制,許多用戶常為了物盡其用而傾斜甚至倒放鋼瓶,反而釀成安全危機。而家戶用的瓦斯桶常置放於陽台或廚房後院等最深處,單獨在家的女性遇到瓦斯用完時,常顧忌讓男性配送人員進入家中,而寧可洗冷水澡也不願意叫瓦斯。傳統瓦斯業者往往也只專注於「配送」,對於其他的服務並不關心,筆者也有遇過配送人員完全不願意回應相關問題的經驗,更加深對使用桶裝瓦斯的抗拒。

隨著技術演進,桶裝瓦斯在近年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臺灣開始有業者引進歐美規格的複合材料瓦斯桶並加以推廣。這種瓦斯桶更耐壓、更輕,半透明的纖維桶身可以看出液面估計存量;桶底嵌有超過200度就會融化的材料,遇高溫時瓦斯會自動洩壓不會造成爆炸。耐壓桶外的塑膠框架使用亮麗的顏色,設計好握的把手和可以堆疊的座台,搭配義大利或德國製的壓力調節器,以扣合(clip-on)的方式連接,還有安全閥未關上就無法拆卸等防呆設計(fool-proof),讓更多人可以親近使用可攜式的瓦斯能源。

5kg、10kg新型複合材料瓦斯桶外觀照片

圖一、業者將新型複合材料瓦斯桶引進臺灣,大幅降低重量。

(圖片取自旺來瓦斯官網)

 

業者目前引進5公斤和10公斤兩種容量,裝滿10公斤瓦斯含桶重也只有15公斤多,成人都可以輕鬆提起。臺中的旺來瓦斯積極招募女性加入配送行列,並強調「服務」客戶需求,例如:安裝與使用說明、殘氣當日秤重退費、定期瓦斯測漏檢查等,而不僅僅是完成「配送」。旺來的配送部門目前有1/4是女性員工,其他部門也有多位女性主管。對於業者能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提供貼心服務,客戶都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旺來瓦斯也鼓勵使用者自行到營業處更換瓦斯桶,或是透過APP訂購瓦斯,打破傳統瓦斯的勞力粗重及技術疏離的問題,希望建立新的營運模式,促成傳統產業轉型。

能源交換並不是一個新觀念,筆者30年前在美國就學時,烤肉爐的小瓦斯桶用完後就可以到超市附設交換站交換裝滿的瓦斯桶。國內近年有賴於電動車 的大力推廣,電池交換站也跟著普及了起來,大眾應該也容易類比交換瓦斯桶的操作。這種將能源的硬體設備、用量等資訊與手機APP結合的使用方式,能符合新世代使用者希望的「自主」、「透明」的需求,用戶可以紀錄、分析自己的使用習慣,並預約、下單需求的能源。

從改變排除女性參與的傳統瓦斯鋼瓶設計,到建立性別友善、使用者友善的傳統能源配銷運作,這就是「性別化創新(gendered-innovation)」所倡議的「利用性別分析達到科技的創新發展」。在研發過程中,納入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分析視角,並分析使用者及市場,可以促成對所有人都有利的科技研發。

臺灣城市中普遍鋪設有天然氣管線,將天然氣直接送到家戶,就不須使用桶裝瓦斯。在過去認為這是一項進步的建設,對應於今日的都市生活型態卻反成為了限制。許多都市核心家庭或是上班族多以外食為主,天然氣用量非常低,但仍須負擔每月的基本費,這是大眾對於基礎建設所共同承擔的費用。近來不同於傳統大型發電設施的集中式能源生產,新的倡議是以「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概念設置分散式綠能發電設備,並善用區塊鏈及微電網等技術,促進電力交易的自由化。例如「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等團體就希望用戶應有購買電力的自主權,選擇自己願意付費購買的發電方式。希望未來我們有仔細設計的新資訊工具,脫離過去傳統的集權式、性別的鉗制,用手機靈活地轉換購買使用不同的能源,實踐新社會價值。

作者:洪文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