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阻礙了臺灣的新創嗎?2021年新創大調查解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由於臺灣妥適的疫情控制,可以想像臺灣的新創事業在2020年所受到的影響,必然低於全球其他國家,不過也有人擔心臺灣新創是否會因而無法掌握數位轉型這個大趨勢與機會。根據台經院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在2021年所進行第四回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卻發現到沒那麼嚴重!

在2020年,台經院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支持下參與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由於當時在GEM啟動調查時,全球疫情相當嚴重,問卷中加入了幾個疫情對新創企業發展影響的問題。由於2020年臺灣的防疫控制的相當好,從全球排名來看,因疫情而中止新創事業營運比重臺灣相對低,排名占全球之首,而在2020年專家調查中也認同臺灣政府及企業在Covid-19疫情下的因應對策,「政府在Covid-19疫情下因應作法」全球排名第四,「企業在Covid-19疫情下因應作法」全球排名第七。顯示臺灣擁有良好的創業條件及基礎設施,面對疫情的衝擊下,臺灣仍維持相當穩定的創業活動率,經濟影響程度相對其它國家小。

2021年的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同樣係由經濟部中小企業所支持,由台經院、資誠及電子時報組成專案團隊一起進行的調查。今年已是連續進行的第四年,透過調查與質化訪談,深入了解臺灣新創現況與政策環境等關鍵議題。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是臺灣首次由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共同發表之新創報告。2021年的調查與訪談工作已大致告一段落,預計在10月底左右對外公開。在尚未完成定稿之前,於此先分享一些與疫情影響及政策相關的觀察,至於完整的調查報告,還請讀者靜候正式的公開!

此次調查,除了新創事業外,也針對創育機構進行調查。有關接受調查的對象先簡要說明,在2021年新創事業的受調查對象(超過700家新創回卷)中,接近有六成在種子期及創建期的早期創業階段,其餘大都正要進入擴張期。亦即,此次的調查,相當大比重的新創業者位在早期階段。

首先,2021年新創業者對疫情影響的回應,正好呼應GEM的調查結果。臺灣的新創業者,除了尋求政府補助與貸款支援比重較高外,大多數的回應為進行產品/服務策略調整、減少研發或暫緩研發、加強行銷以提昇業績等作法,問項中有關於停業解散、裁減員工薪資或解僱員工等作法的回應比重相當低。亦即,即便在今年調查期間,正好遇到國內防疫的升級,臺灣新創事業對來自疫情的衝擊,相對還是偏向韌性的態度應對,中止營運的新創較少。

再者,今年同樣詢問新創事業營運方向相關關鍵字,整個回應的趨勢,大致也正好回應近年政府倡議的數位經濟及GEM「有興趣掌握疫情進行創業」的趨勢。

臺灣新創企業營運方向所選的關鍵字中,次數排名前十的關鍵字為:「民生商品零售/批發」「邊緣運算/量子科技」、「教育科技」、「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延展實境XR (AR/VR/MR)」、「運輸科技/電動車/車聯網」、「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生技醫藥/醫療器材」、「智慧製造」、「零售科技/電子商務」等關鍵字被勾選的。這些排名在前面的關鍵字,可以發現到許多是近年政府積極倡議的數位經濟方向,除「邊緣運算/量子科技」的前瞻技術外,也多是疫情下「零接觸」所引發的新興機會。這些正好顯示出國內新創企業對於掌握市場機會與進入新興領域是具有一定敏銳度。

第三,新創企業近二年調查可以看到首次創業的比例高,且主要是小而美之新創企業(1-5人),所以臺灣新創在持續整體發展過程中,必須借重更多外部合作,不論是人、資金、創育機構…等;臺灣新創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議題上,對於「研發能力(45.7%)」與「商品化能力(42.0%)」是相當有信心,但自認缺乏進入國際市場所需的「行銷、人才、資金管理」等能力。

最後,則是關於臺灣新創生態圈所展現的特性。一般而言,新創事業的發展目標,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在地持續經營,在臺灣上市上櫃,到海外上市,這三個層次目標的達成,除新創事業本身外,還是得仰賴生態圈中許多不同的成員,包括既有產業鏈、創育機構、創投等等。

此次的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所觀察的重點在創育機構及新創與一般企業的互動情形。調查結果顯現出臺灣新創生態圈的一些特性:

  • 新創企業與創育機構對於政府目前提出之政策工具與方向,都持正面肯定態度,顯示臺灣的新創政策方向是在正確道路上。
  • 有四成以上新創企業是與中大型企業有合作經驗;有六成以上新創企業曾進駐過創育機構;而且,連續創業者與中大型企業合作之比例高於初創企業。
  • 創育機構將走向開放合作、資源互補或連結新發展機會,與提供更專業服務的方向邁進。

根據2020年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的分析,相對於以色列、荷蘭及澳洲等與臺灣經濟發展性質相近的國家,臺灣在新創事業的「發展階段」中,擁有著科研創新環境及產業發展條件等兩個面向的優勢。亦即,如果能夠積極地發揮臺灣的優勢,例如引導以科研為主的高等教育,更為積極地參與新創活動或創育機構的營運,設計法令提供誘因鼓勵臺灣既有產業能多多參與新創相關活動,提供合作或者是營運模式驗證的機會,都將有利於持續地協助臺灣的新創生態圈的持續精進。

整體而言,經過台經院多年執行GEM調查及合作參與連續4年的臺灣新創生態圈調查,發現到臺灣新創生態圈確實持續在進步中,同時政府目前提供的諸多新創政策工具,在近年也獲得國內專家、新創業者及創育機構的肯定。當然,在進步中,還是會有持續進步的努力空間,到底是哪些進步的方向及政策介入可能,請關注「2021年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的正式報告發布。

 

延伸閱讀:

  1. 台經院、資誠(PwC Taiwan),2020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2. 台經院,台經月刊(第44卷第9期)
作者:戴彗紋/台經院三所副研究員、林欣吾/台經院副院長兼研究三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