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思考、跨界學習─中小企業的轉型處方


談到未來企業,「歡迎來到 VUCA 時代」是最適合的形容詞,什麼是VUCA 時代?美國戰爭學院用四個單字所組成的新詞彙,來形容一個變動的年代,即多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四字取其首所組成的複合字。

美國近年大力倡導STEAM教育,即結合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五門學科,旨在培養人才隨著外在環境變化,改變學習與探索的模式,培養創意思考、動手創作、跨界整合的能力,同時兼備人文藝術涵養。

順應潮流,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建議企業必須轉型為敏捷型組織(Agile organization)。敏捷型組織的定義為「企業針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偵測和回應,以維持或提升其市場地位的能力。」麥肯錫也分別從策略、結構、流程、人員、技術五個構面,提供企業敏捷組織再造的具體建議。(參考圖一)

麥肯錫提出轉型敏捷型組織的五大構面,從策略、結構、流程、人員和技術,分別提出具體實踐措施建議。

圖一、轉型敏捷型組織五要項

 

趨勢科技近年調整組織結構,向敏捷型組織靠攏,發展以顧客為中心的同心圓組織,由於趨勢科技是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對於「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本不陌生,以快速反應與顧客導向為兩大原則,將組織拆分成許多小團隊和專案團隊,短時間內產出可用但並不完美的產品,直接提供顧客測試,再依其反饋進行快速調整,以加速產品上市的時間。

然而,我們不能把敏捷型組織直接簡化為專案組織,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後者是短期對應的團隊,前者則是強調長期性的結構轉變。

組織敏捷化了,那人才呢?當然不能遵行過去的年功序列、組織階層和績效考核方式,所以整個公司都必須動起來,投入改變,最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要挑戰未知領域,學新的能力格外重要。培養具創意思考與跨界學習能力的團隊,將成為企業面對VUCA時代的最佳準備。

 

創意思考,打造團隊協作的共同語言

企業對於跨界團隊的協作模式,必須先建立彼此共同的對話語言。通常企業面對改變,行銷和業務等經常對外的部門,反應會比較積極;而像財務或管理的內勤團隊,因著受限組織過去運作的模式,而顯得相對消極。面對此種不一致的現象,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改變思維模式,透過集體創意方法如:提問式對話、世界咖啡館[註1]、六頂思考帽[註2]、腦力激盪法、集體思維導圖[註3]⋯等,提升團隊創意思考的能力,並將決策模式調整為團隊集體決策模式。

在商業服務業,許多企業都有導入集體決策模式的經驗,例如王品集團;或是授權前線的快速回應顧客模式,例如亞都飯店。這些新的做法,都是企業做創意思考的具體行動,由小而大,引領企業向改變調適,可收聚沙成塔之效。

一起學新,建立共同的語言,由於人做不到自己想不到的事,落實改變就必須從思想革新開始。

 

跨界學習,促進科技應用與創新行動

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2018全球暨台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指出:41%的台灣家族企業將在未來兩年發展數位化能力(低於全球平均57%)。只有13%的台灣企業認為容易受到數位化破壞的影響(低於全球平均30%)。台灣中小企業多為家族企業的經營型態,對於數位化時代的回應策略相形保守,可以想見。

另一方面,數位轉型牽涉的領域過於寬泛,一時之間AI應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應用、5G通訊⋯⋯紛至沓來,也無怪中小企業無所適從。其實,企業本來就會優先為顧客做出改變,透過打通社群平台行銷、接單,整合顧客數據、加入行動支付,以實現數位化的顧客關係管理。

以大苑子茶飲連鎖為例,創辦人邱瑞堂定義總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旗下連鎖店創造最大化的價值,他堅持飲品原料採用台灣在地水果,更首創在田邊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實現當天摘果、即刻檢驗、馬上配送,提升產品的鮮度競爭力。同時,他靠著自行開發的APP和實體儲值卡「旺卡」累積出百萬顧客數據;2016年更率先加入行動支付,創造近20億元年營收,大苑子可說是最務實的數位應用者。

 

善用問路石,投石問路開創新局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創意思考與跨界學習,正是企業培養未來人才的兩顆問路石,人才梯隊,代代相承,卻又代代不同,企業經營者不妨自問:對於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有多少了解?

根據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公司YouGov在2019年對17-25歲年輕人所作的就業目標與職場期望調查,有超過一半(54.5%)的Z世代認為自己要做的是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47.8%的年輕人認為他們的技術能力將更有效率地幫助他們進行協作;更有高達64.8%的年輕人認為,科技會將就業市場往好的方向改變、並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參考圖二)

至於驅動Z世代選擇工作的三項主要因素,分別為:對更有益的事創造貢獻、取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以及薪資報酬。44%的受訪者還表示,他們寧願失業,也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驅動Z世代選擇工作的三項主要因素,分別為:對更有益的事創造貢獻、取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以及薪資報酬。

圖二、年輕世代的工作態度調查

(出處:BestColleges)

 

因此,企業必須先具備偉大願景,方能吸引更多Z世代人才,正如英國知名作家Simon O. Sinek的黃金圈法則(The Golden Circle):人們不買你會什麼,買你為什麼。

企業之行任重道遠,常常必須披荊斬棘、開創新局,尤其置身在充滿變數的VUCA時代,最好的處方永遠是創意思考、創新行動、跨界學習、資源整合。懂得投石問路者,便得以先一步看清前路。

 

[註]

  1. 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是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及大衛.伊薩克(David Issacs)於1995年所提出的一種結構性的交流會話過程。其將人群分為數個小桌子,各自討論不同的主題;參與討論的個人須頻繁更換桌子,並由「桌長」介紹給其他成員。為了促進討論的進行,討論的環境被賦予一種咖啡廳的氣氛,故名為「世界咖啡館」或「知識咖啡館」。集體討論可以促進協作對話、共享知識、進而影響討論者的觀念、促進集體意識形成,並發現新的行動機會,是世界咖啡館的引申主旨。
  2. 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是由法國學者愛德華.德柏諾(Edward de Bono)提出,是一種將群體討論和個體思考相結合的思考方法。透過6個顏色的思考帽(白色代表客觀的事實與數據;紅色代表情緒上的感覺、直覺和預感;黑色代表事物的負面因素;黃色代表樂觀、希望與正面思想;綠色代表創意與創造性的想法。藍色代表思維過程的控制與組織,它可以控制其他思考帽的使用。使用六頂思考帽方法的目的在於:(1)鼓勵創造性,(2)平行和水平思考,(3)聚焦並且改進想法,(4)改進溝通,(5)加速做決定,(6)避免辯論。
  3. 心智圖(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或思維地圖,是由英國的托尼.博贊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來輔助思維的工具。它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專案的圖解方式,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人們的想法,如引題式,可見形象化式,建構系統式和分類式。它普遍地用在作研究、組織、解決問題和政策制定中。
作者:李培芬/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