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為業界培育人才 三科大總動員


據估2025年全球汽車總銷售量中,純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將佔40%。因應綠能時代來臨,預計未來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業界更有信心,電動車將會成為民眾購車的首選。「電動車已經是未來的主流」,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系主任黃秀英表示,在ICT電子產業,汽車零組件、次系統出口實力堅強,機車產業發達的台灣,電動車擁有很大的成長機會。

經濟部也因應這股潮流,全力推動「iPAS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更與教育部跨部合作,對準中華、華創、三陽等廠商的需求,由教育部補助國內三所科技大學—北科(台北科技大學)、虎科(虎尾科技大學)、高科(高雄科技大學),建置電動車機電整合教學及iPAS考試平台,透過教學與能力鑑定實作基地,強化學校、產業公協會等民間單位的鏈結,為產業充裕即戰人才,同時協助電動車輛產業創造技術研發升級優勢。

 

北科:企業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就做專業培訓

黃秀英主任認為,電動機車在政府的推動下,表現十分亮眼。而四輪的電動車充電站等周邊機制完整建構後,取代燃油汽車指日可期。北科希望藉由iPAS平台,替企業做人才培育,「企業需要哪一方面的專業人才,北科就做專業的培訓」,相信北科培育出來的學生,會是他們的第一選擇人才。

目前北科的電動車實作基地,比較著重在電動車機電整合,並不限於機車或汽車,而是機(機械)跟電(電子)合起來,讓學生有跨領域的學習。「車子本身就是一個整合體」,假設學生主修電子或電機,在電動車機電整合平台,他必須學習跟車子相關的基本原理。針對主修車輛系的學生,他又可以藉由平台學習如馬達系統、電池系統等等機電相關的專業,所以北科不只鼓勵車輛系的學生來考iPAS證照,也鼓勵機械、電機、電子、資工等領域的學生來學習並考取證照,未來就有機會跨領域到汽車產業。

 

虎科:針對電動車後端的維修、系統整合,培養學生的能力

身為中部的電動車機電整合人才培育基地,虎科車輛工程系邱明志主任表示,iPAS結合學校的資源,建構電動車機電整合學習及實作基地,減輕了企業對人才投資的負擔。邱明志強調,虎科車輛系比較針對的是「後端的系統整合,如電動車的遠端監控、服務的研究等,來做學生能力的培養」,希望車輛系畢業的學生,在業界未來可以佔據比較高階的、技術層面的位置,從以往的黑手變身工程師,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為了培養學生實作的能力,獲證的學生未來到車廠,針對後端的維修操作,可以馬上上手,虎科還採購了一輛電動車,把培訓課程延伸到實驗室裡。「因為電動車有高壓危險,而學生未來要做遠端的AI判讀,針對電動車做實際的量測跟資料的開採,所以我們希望學生在進入這個行業前,有先受過訓練」,經過iPAS培訓,學生的表現都受到相當的肯定,邱明志說。

 

高科:整合師資與教材,讓學生手作電動馬達驅動器

而專門培養工科人才,跟產業界鏈接十分緊密的高科,是iPAS南區唯一的產業菁英訓練基地及規劃訓練課程與建構實作場域。高科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陳附仁老師說,「高科在電動車這方面,校內有針對學生的iPAS輔導班。校外部分配合光陽企業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我們也開了兩個專班(稱為企業代訓輔導班)」,目前還在規劃中的有Gogoro技術人員訓練班等,未來還會再持續。

「電動車跨的領域比較廣,涵蓋整個系所的專業,所以我們先盤點電動車相關系所的老師」,包含車輛系、電機系、機械系等,「以往的課程都是像積木一樣疊加上去」,陳附仁說明以往學生基於教學目標,去找他所要的「積木」,堆疊出他最後可以達到的成果。但高科配合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結合各組師資設置7門課程,調整教材、教學方式,最後並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必須做出電動車馬達的驅動器。這個學程未來將與iPAS連結,更強化學生的理論與實作能力。

 

直攻產業關鍵職能,培養即戰實作人才

對學校來說,接軌職場的祕訣,是和企業聯手盤點課程中的職場技能。高科的企業代訓輔導班之所以受到進修的業界人員、老師的肯定,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減少學用落差。學校也會舉辦模擬考試,讓學生實際操作,相對其他沒有實作考場的學校,高科具有很大的優勢,未來也會因應iPAS考試規則的改變,修正課程或增添設備。

對虎科來說,電動車實作基地既是考場,也是教室。學校把iPAS電動車機電整合,以及核心課程裡的概念跟課程,導入一到三年級相關課程。三年級上學期再選修到實作基地上課,下學期就能參加iPAS認證。有這方面的技能,薪水提升是必然的,邱明志直言「車廠會喜歡虎科的學生,是因為他在學校已經有玩過車子,整個業界所需要的技能,他在學校都已經通過了。」

北科黃秀英認為目前有不少企業都很認可iPAS證照對學生未來就業、加薪會有一定的幫助。「通過iPAS後感覺到人生進階了,工作機會更好,真的很棒!」車輛工程系畢業的李旻貞被列為公司重點培育人才,「薪」情看好,成為iPAS北科實作基地最好的見證。從專業的軟實力,到實作的硬功夫,為自己的專業「鍍金」,為前途加一把勁!

作者: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