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未來能力的企業學習文化,有助面對4.0世代的挑戰與問題


2019年底由德國產官學研共建的「工業4.0平台」,其第五工作小組(工作、職訓與繼續教育小組)發表名為「企業中具未來能力的學習文化」文章。該文指出,工業4.0帶動新式科技及工作組織形式的改變,雖驅動了創意、創新及產業發展機會,但卻也對企業及現有從業人員帶來了不安與挑戰。從業人員如何不被趨勢淘汰,且勇敢地迎接挑戰,進而讓企業在市場上有足夠的信心去因應各式快速的改變與需求,核心關鍵就在於企業的繼續教育及學習文化。在前述背景下,第五工作小組試著告訴大家,如何鼓勵企業建置具有未來能力的學習與繼續教育,亦是本文摘要分享的重點。

 

與「2030工業4.0引領圖像:形塑全球化的數位生態系」扣合的企業學習文化

「工業4.0平台」在2019年時亦公布了2030年4.0世代的引領圖像,重點強調要形塑全球化開放數位生態系,德國產業便必須具多樣性與多元化、且可支持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公平競爭。要達到前述目標則須從三個行動領域著手,分別是:

  • 主權性:所有人皆可自由獨立決定及與他人公平競爭─從商業模式到個人購買決定。
  • 通用性:形塑複雜、分散、但組織化的數位系統,互通性的存在不可或缺;當所有合作夥伴皆認知到應有高度的互通性時,才能同時確保不同企業與產業間界限可被互相串接。
  • 永續性:經濟、生態及社會永續將成社會價值判斷的基石,這樣的基石帶入了工業0中,且工業4.0亦支持著永續目標得以落實。

這三項行動領域也和員工的繼續教育及企業的學習文化息息相關:當企業擁有具高度專業的優秀員工時,才可在市場上有決定主權因應各項挑戰。再者,當企業間通用性基本且簡化的建立後,員工的專業職能是可被比較及確認的。經濟成長、高值教育及良好的工作條件本就屬於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也因此,企業建置具未來能力的學習文化、亦應是扣合在工業4.0整體產業發展目標及理論的引領下。

 

學習的形式與選項

個別就業族群職能發展需求是不同的,相應的繼續教育形式與課程項目亦十分多元;但不管是現今或未來的企業學習,絕大部份皆應與工作流程相整合,也因此,企業如何讓同事間及員工可與其它專家間有結構式的交流機會,將會是關鍵。

正式的學習課程雖仍不可少,但非正式及多元形式的繼續教育─與工作現場整合、及可自我主導決定的學習,將越來越重要。但工作流程中的學習須因人及因工作任務而異,企業中的相關活動應是職能培訓的核心,而經驗、知識及方法論須相整合,個人的能力須有目標導向的行動相應支援、鼓勵發展。學習將成為企業真實運作過程及計畫中不可分割的部份。

 

學習文化的三大支柱

至於企業的學習文化,可分三個層次領域共19項具體行動逐步建構:

(一)企業與領導文化:在領導管理、企業運作諮詢及員工間可開放、扁平及協作式溝通。

  1. 先有清楚企業策略、才有具前瞻性與穩定性的人力資源規劃,如此才有相應的必要繼續教育需求。
  2. 領導管理人員應具標竿功能,可協助員工認知自己興趣、動機及自我驅動力,如此才有終生學習規劃及落實到日常活動中。
  3. 企業運作諮詢層級應共同參與影響及形塑過程。
  4. 決策者不見得比相關員工清楚未來的職能缺口及需求,因此規劃繼續教育時,應讓個別業務單位部門有共同決定權;信任與決策自由會是建置員工負責任與自主決定能力發展的重要前提。
  5. 員工晤談為目標導向專業人力發展中的基石,藉此管理人員與員工可共同討論未來工作世界的真實要求。
  6. 指導(Mentoring)─學徒制概念,由引導者扮演諮詢、激發動力與協助其找到方向的角色。
  7. 專業化培訓過程可再搭配教練(Coaching),回答員工或團隊的專業及跨領域的相關問題。
  8. 可清楚辨識與描述新進及規劃中職缺所需專業職能,以改善企業在徴才時會遇到的「錯配」問題。

(二)組織與結構:與現代化技術基礎設施結合、並具策略性及敏捷性的整體理論。

  1. 人力資源須連結到專業領域中,以確保企業的工作策略性佈局。
  2. 學習項目內容與方法須與工作流程相配合,且合適的工作現場技術基礎設施─無論是軟或硬體,也是成功關鍵之一;新式的技術設備通常亦包括了工作現場的重新調整。
  3. 技術基礎設施可支援及落實新式的學習形式。
  4. 在職繼續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須要時間及金錢的資源;員工與企業主須公平對話協商。
  5. 系統性理解與記錄員工的職能發展,以支援企業培訓需求設計。
  6. 專業化培訓措施的認證;除可協助員工進修外,企業亦可從確保品質與專業人力的觀點下獲益。
  7. 重視員工的工作與健康保護。

(三)自我認知責任感:員工主動及參與其中的態度、主要是可透過開放參與達成。

  1. 搭配工作場所的學習越成功,員工及管理階層的心態便越能隨之調整。
  2. 搭配工作場所的學習亦意味者彼此學習及網絡學習,核心是知識可藉由專家傳遞、及透過組織結構化的措施支援,例如同儕間的主題報告或階段性的工作輪調等。
  3. 藉由現代技術支援員工自主及個人化的學習計畫。
  4. 前述這些改變的前提,必須是企業及員工出於自我的決定,是為自己的興趣/利益而為之。

 

參考文獻:Platform Industrie 4.0, Discussion Paper: Fit for the future – a company culture of learning, 2020.05.

作者: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資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