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各國強化零工經濟工作者社會安全保障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作法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發展,傳統以正職工作為主的工作圖像已出現改變,對應的則是零工經濟的崛起。其中透過數位勞動平臺尋求工作機會與提供勞務的樣態,近年來快速成長,其中又以餐飲外送最具代表性。而各國普遍關注如何填補社會保障缺口,以及中長期對人力資源發展之影響。以下簡要介紹各國作法與對我國之意涵。

 

應用資通訊科技協助零工經濟工作者更容易取得社會保障

零工經濟工作者主要特性之一為工作時間與收入不固定,加上部分工作的僱傭關係不明確,導致原本以固定薪資、固定僱主為設計架構的傳統社會保障未能完全適用,進而使未能納入的工作者面臨保障缺口。因應此議題,各國政府要求或與平臺業者合作,開發出彈性的保險商品,例如源自新加坡的Gigacover公司,開發出自由工作者適用的健康保險與收入保障保險(freelancer income protection, FLIP),可分別以月或週為單位彈性加保。其他案例則包括印尼透過線上應用程式導入強制性的意外保險計畫,該應用程式會自動扣除部分車資,作為叫車服務中摩托車駕駛和乘客於行車間的保險;英國Zego保險科技公司可根據駕駛行為與顧客評價等,進行差異化保費定價等。如回到我國的脈絡,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政府自治條例已強制要求平臺業者必須為外送員投保意外險;保險業者亦已著手開發短天期、低保費之碎片式意外保險。未來如能結合我國網路環境等優勢,提高加退保便利性與保險種類多元性,將可進一步完善保障範圍。

 

協助零工經濟工作者因應疫情衝擊

自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於歐美國家實施大規模封城,實體消費活動大幅減少,對於眾多自僱者、零工經濟工作者造成嚴重衝擊。為協助工作者度過難關,各國普遍以提供收入補貼,例如英國實施自僱者收入支持計劃(Self-employment Income Support Scheme, SEISS),針對年收入5萬英鎊以下的自僱者,英國政府將支付80%的平均營業收益(profit),維持三個月,最高可達2,500英鎊;其中平均營業收益係根據最近三年的納稅所得進行估算。我國亦採取類似作法,針對受疫情影響的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提供生活補貼;符合投保薪資、年所得等資格者,每人每月補助1萬元,一次發給3個月,共計3萬元。

 

疫情下各國擴大投入人力素質提升

平臺經濟發展爭議之一為,雖然數位科技確實創造取得工作機會的新興管道;但隨著平臺功能發展,平臺介入勞動過程的強度日漸提高。而此將出現兩極化發展趨勢:擁有專業能力者更能夠透過平臺經濟爭取發揮專業之機會;但低技術、低階勞動者卻容易成為高度依賴平臺的族群,其議價能力最低,面臨的社會保障缺口也最顯著。

因應數位經濟之人才需求,加以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龐大失業人口,包括英國、澳洲與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皆擴大人力培訓計畫,例如英國將推動符合資格的成年人免費就讀大學課程,及放寬就學貸款規定。澳洲則增加職業訓練經費與免費參訓之名額。我國勞動部亦推動「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工時受疫情影響而減少之勞工,參加訓練得申請津貼補助,補助時數以每月120小時為上限。經濟部亦針對營業額受到疫情衝擊的企業,提供員工免費參訓之名額,並補助訓練津貼。考量在數位經濟與疫情加乘影響下,未來新興工作型態的發展可能將更為快速,建議產業人才培育、培訓與就業服務應密切結合新科技、新經濟趨勢,以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及勞動力之正向流動。

 

延伸閱讀:

  1.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2018), "Digital labour platforms and the future of work-Towards decent work in the online world".
  2.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9), ">The Future of Work -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19.
  3. UK government to support job training to tackle COVID-19 unemployment.
作者:林俊甫/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