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寶電子:在溫暖中發展創新自由文化,與員工創造生命和組織永續價值


聯寶電子是1988年創立的專業電子製造商,耕耘各式磁性元件領域已有三十六年經驗,無線充電模組也有十五年,提供客戶高可靠度、多樣化、特殊設計的網通、電源、電感、平板變壓器等磁性元件與無線充電模組解決方案,從研發、設計、製造、銷售一站式服務;是少數可同時供應通訊及電源產品之磁性元件領導廠商,立志成為全球磁性元件、無線充電模組解決方案的領航者。於2023年5月在台掛牌上櫃,邁向全新的里程碑。

聯寶雖成立歷史悠久,但經營穩健,內部氛圍卻是日新又新,具有熱情、活力與積極向上的文化特質,對未來充滿不斷創新,迎向挑戰的動能。這一切,與董事長譚明珠女士「以人為本、研發創新、群策群力、利潤分享」的經營理念有很大關係。

2019年中美貿易戰,聯寶中國大陸工廠面臨高額美國關稅壓力,譚明珠毅然進行策略轉型,忍痛結束毛利較低的電源類產品線。2023年購併一家無線充電模組公司,不僅為公司的電源技術團隊開展新舞台,也為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增闢第二曲線的活水泉源。無線充電模組事業部門未來將往高門檻的電動車、醫療設備、工業、健康產業等市場深耕,直線成長指日可待。

聯寶電子總公司設立於新北市新店區,以研發、國際市場行銷團隊和營運中心為主,工廠設立在大陸的東莞,深圳設有辦事處。為就近服務客戶,美國設立子公司提供銷售及售後服務。全球集團約400人,生產線高度自動化;員工離職率僅1%。

 

數位轉型,大手筆投資資訊人才

譚明珠表示,聯寶自2019年開始進行數位轉型: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任務,配合市場趨勢、客戶發展、政府政策、公司成長,持續往前邁進。以公司規模來說,起初要組建資訊團隊不容易。她以強大的外部顧問、內部工程師及主管組建團隊攜手合作。外部顧問跟聯寶合作超過20年,協助聯寶建立資訊體系,他的專業強度跟人脈資源,也對公司大有幫助。聯寶聘用年輕、有企圖心的工程師,賦予成長跟學習的機會,靈活運用內外人力資源,來突破先天限制。

在人力配置上,集團設有六位資訊工程師。初期董事會認為,公司規模配置兩位工程師就已經足夠,不解為何要聘任六位。譚明珠非常堅持,她把數位轉型看成公司策略轉型、文化塑造、效能提升、突破發展的首要工作,希望用充足的資源來加速進程。在譚明珠的領導之下,資訊部門陸續完成公司系統主機虛擬化,採用混合雲端方式,配合公司數位轉型要求,積極導入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企業流程管理)、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及CRM等相關系統升級,逐步替換老舊系統,增強公司資訊安全要求。

 

從日常項目下手,讓同仁有感,減少工作負擔,兼顧工作與生活

初期幾年,聯寶以鼎新系統導入BPM系統。首先將ISO文件管理與行政表單匯整成BPM電子表單,減輕同仁紙本文件往返的時間與工作負擔。聯寶因公司穩定,人才流動率低,資深年長同仁面對數位化轉型比較擔憂。數位化導入的手法讓年長同仁感受到,數位轉型不僅是減少工作負擔,並能節省時間與提升效率。例如:導入新系統後,請假、文件簽核更簡便,並可行動簽核,更容易兼顧工作跟生活。導入數位轉型從同仁切身的項目做起,讓大家很有感。公司也給同仁願景,為個人需求申請彈性居家上班、在外出差、移動都不會因爲不在辦公室而耽誤。聯寶也透過內部入口網站升級計畫,開發更符合員工需求網站,同仁可以透過內網,從公司資料分享教育訓練、員工園地認識同仁、設備租借或是訂便當等功能,公司都希望從日常項目下手,使得同仁感受資訊化系統的便捷,提高工作效率,進而降低工作壓力。

 

數位轉型運用大數據,推進業務發展,提高獲利能力

在業務發展上,BI系統讓他們從大數據掌握每個業務同仁的顧客組合、產品組合、產品毛利率等,協助同仁檢視自己負責的客戶是否為全球市場前十大企業,積極開發大客戶、瞭解所銷售的零組件或解決方案與客戶主力產品之間的關係、未來成長機會何在。同時能夠掌握產品毛利率,銷售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進入客戶端,帶動整個業務的高效成長。同時,在公司內部人員績效管理,透過 BPM 電子表單,經由資訊化過程,每年清楚定義個人員工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的工作目標,停止使用傳統紙本文件表單,各個主管可以經由BPM隨時檢視員工工作狀況,如果需要調整,也能迅速隨時彈性調整工作目標,以應付目前數位化管理要求。

數位轉型兩三年後,聯寶除了外購系統之外,也開始自建系統。一方面節省成本,另一方面更合乎公司管理及維護所需。CRM系統就是內部自己寫的。譚明珠認為,有些外部系統每年的維護費很高,當IT建置到某個階段,她傾向把錢花在培養內部人才,而不是外購系統。目前公司已經開發完成建立手機版本之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使得公司業務人員能更有效率更新客戶真實狀況,隨時掌握業務目標,公司高階主管可以透過手機輕易得知公司最新業績以及客戶狀況,未來也會持續開發庫存管理通知系統,使得聯寶管理團隊可以一手掌握公司重要訊息。她鼓勵工程師斜槓,每個人都具備多種技能,充分發揮才能,也讓團隊運作更順暢,鼓勵人才追求內部創新,透過數位轉型升級公司團隊技能,利用科技打造一流團隊。

 

靈活運用人才資源,善用產學合作和實習計畫,培養人才梯隊,追求雙贏

在人才儲備上,聯寶開放台成清交的實習生實習;每季或半年與北科大教授進行數據和研發的交流;台北護理大學、北科大暑期實習計畫;宜蘭大學EMBA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此外,跟歐美IC設計廠客戶從源頭就開始合作,也是掌握研發先機的策略。

在人才發展上,業務出身的譚明珠,對於技術人才給予充分的禮遇跟信任。多年來,她把經營公司的自己看成是一個大房東,而不是老闆。做為房東,她得讓這個家乾淨、整齊、舒服、有人性。讓承租房子的人,住得很舒服,不想走,愛上這裡。這樣的理念進一步落實在建築空間裡:2000年起,聯寶每5年辦公室重新裝潢,推行5S(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TSU清潔、SHITSUKE素養)運動,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持續給同仁新感受和新氣象,讓員工舒服工作。

在人才運用上,聯寶主張:一日聯寶人,一生聯寶人。受過良好訓練的工程師,即便為了個人的生涯規劃離職,仍可以以接案的方式繼續跟公司合作,達到雙贏。工程師找到更合乎他們生活作息的工作方式,聯寶則保有熟悉公司系統、專業精進的工程師來投入。有的人才到別的公司繞一圈之後,體會聯寶的文化跟管理比較好,重新加入公司。年輕同仁為出國留學離職,公司表達祝福之外,讓當地分公司保持聯絡、關懷適應狀況,創造接案契機,細膩經營員工關係。

譚董事長把自己看做好房東,在心靈跟建築上,提供員工最舒服的發展空間。

圖一、譚董事長把自己看做好房東,在心靈跟建築上,提供員工最舒服的發展空間

 

人生寶貴,釋放自由,做有價值的工作

譚明珠把公司跟員工視為夥伴關係。她提到:每個人的生命、時間都非常寶貴,希望員工來聯寶工作是在一個充滿自由的環境,創造自己獨特的價值,而不是在這裡浪費時間和生命。

科技產品的終端應用發展,日新月異。她相信,未來是一個具有想像力才能走在時代尖端的世界。要透過個人充分自由的釋放,才有可能去引領和實現想像。她希望讓每個同仁能夠充分發揮潛能。若公司沒有給他充足的想像空間、可以領悟的時間,很可能連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何在。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提升公司人才資本和產業競爭力。

 

制度性利潤共享,團隊共學共成長

為了維持團隊的衝勁跟能動性,公司設立了優渥的獎金制度:一旦客戶端導入新產品,馬上就發放新產品獎金,是電子業裡員工激勵政策的先驅。公司用獎金讓自己跟家人過更好的生活;用股票累積財富,公司慷慨給予,同仁享受成果。

公司重視同仁成長,安排各種教育訓練,鼓勵同仁考證照,學習新事物。譚明珠相信,公司永續經營,教育最重要。近年來公司設置菁英書院,並且更新內部入口網站,新增更人性化需求功能,開發內部知識庫分享功能,員工可以分享新知,建立知識系統,聯寶學院鼓勵線上學習,同仁也可以在線上直接考試,測試同仁學習效果,不但促成經理人學習新知、教學相長,同時也是栽培部門主管二代接班的搖籃。董事長進修台大復旦EMBA,回來跟經理人分享兩岸課堂所學的新知、案例,以身作則,帶動學習風氣。

 

創新,從辦活動的求新求變開始

為了鼓勵創新,聯寶有一個不重複的文化:辦所有的活動,唯一的條件就是要跟之前不一樣。2023年上櫃的業績發表會和35週年慶祝活動,團隊絞盡腦汁置入很多創意,讓近五百多名與會者印象深刻。

聯寶上櫃敲鑼儀式,團隊熱情活力展現。

圖二、聯寶上櫃敲鑼儀式,團隊熱情活力展現

 

以人為本,以家庭為核心,惜才愛才

聯寶在公司塑造家的氛圍:同仁來到辦公室,就換上拖鞋,如同在家裡一樣,輕鬆自在工作。人資單位每天關心同仁出勤,隨時主動給予同仁及其家人及時的關懷和照顧。

一日聯寶人,一生聯寶人;譚明珠靈活運用及產學合作,疼惜人才,世代共融。

圖三、一日聯寶人,一生聯寶人;譚明珠靈活運用及產學合作,疼惜人才,世代共融

 

在工廠牆上,有一棵能量樹,隨著年資的累積,代表每位同仁的蘋果照會向上移動位置:五年、十年、二十年。透過日常可視的尊榮,讓同仁感受到公司珍惜人才的溫馨與心意。

代表聯寶員工的能量樹,隨著年資的累積,蘋果會向上移動位置,透過日常可視的尊榮,讓同仁感受到公司珍惜人才的溫馨和心意。

圖四、代表聯寶員工的能量樹,隨著年資的累積,蘋果會向上移動位置,透過日常可視的尊榮,讓同仁感受到公司珍惜人才的溫馨和心意

 

座右銘點出三十多年的經營智慧

當被詢及要用一句話來總結三十多年的經營智慧,譚明珠說:『幸福就是利他,和圓滿自己』。永遠要先站在他人的立場換位思考,最終事情是會成功的,那時就會圓滿到自己。

作者:經濟部產業人才政策規劃與推動平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