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創新服務 開啟未來人才運用新思維


產業數位轉型浪潮

數位科技發展趨勢之下,由資料驅動(Data-driven)的人工智慧(AI)創新應用服務成功推動一波產業數位轉型浪潮。未來,各產業蓬勃而生的下世代AI創新服務將愈趨成熟,邁向商業化、規模化、多元化。

此項趨勢可以藉由觀察全球企業於數位轉型發展歷程而知,於初期之時,企業於各種小規模的試驗場域當中,透過設計不同的應用情境,加以反覆驗證、培養與累積企業的數位科技運用能力,以開發更能符合客戶需求的人工智慧創新服務。現在,企業於AI創新服務開發能力已趨向成熟,以醫療影像判讀與特徵擷取之精準度而言,已從過往的48%、72%,成功提升至95%,進而藉由AI模型,自動產生分析報告,同時提供判讀分析建議,提供醫生綜合診斷輔助參考。對於醫病關係而言,透過智慧化的醫療影像AI創新服務,可加速病灶位置診斷、增加醫生與病患溝通時間,一來可以降低時間成本,同時亦可提高醫療品質。

未來當人工智慧演算法持續穩定與突破,預計會帶來更多的破壞式AI創新服務,對於產業發展與企業營運而言,當愈來愈多與人相關的資料,經由智慧裝置、穿戴式裝置而源源不絕的產生,產品的開發思維與企業的商業模式,將會轉向於以人為核心(People-centric)的數位智慧服務體驗。

近年來,台灣企業透過運用數位科技智慧應用解決方案,針對企業內外部經營效率進行改善,並已開始陸續展現出優異績效表現,不論是展現在企業內部作業流程改善,或是企業外部營收業績與成長率,皆顯示已獲得客戶肯定與市場接受度,並將其轉化為實質的企業營收。

具體來說,企業外部經營為了能夠針對目標客戶提供符合需求的產品服務,或是開發高含金量的潛力客戶,網羅與善用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s),以開發客製化、細緻化的產品服務,成為台灣企業爭相投入的數位轉型工具之一,例如,蒐集消費者於跨螢幕、跨裝置的網路行為數據,提供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洞察,進而提供量身訂作的廣告行銷方案。於企業內部營運而言,為了能夠提升企業生產力,詳細拆解企業內部具結構化的商業資料,以清楚瞭解企業營運作業流程的優勢與弱勢,進而掌握機會、克服威脅,例如,為企業辦公室或製造工廠導入自動化軟體,以機器人為載體,提供流程自動化的各式作業,最為人熟知的即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當愈來愈多的數位科技智慧應用創新服務,以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為載體,並以AI演算法驅動多元資料分析結果,促進機器展現各種智慧行為,此舉將會改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關係,進而改變人類未來的勞動市場結構。人機協同關係與互動模式的改變,對於各個年齡層的勞動者皆會產生不同層面的影響。

 

各年齡層工作者於數位轉型驅動下之轉變

以高齡者而言,雖然勞基法對於勞動者的退休要件有明確規定,例如,工作年資、勞動者年齡…等,高齡工作者雖於生理表現有其自然退化,但長年於特定專業領域所累積的工作經驗,可視為珍貴的知識型高齡智慧,藉由數位科技智慧應用解決方案做為高齡者於職場的輔助工具,勢必能夠延長高齡智慧於職場所發揮的工作效能。例一,基於交通安全考量,高齡者雖不適合自行開車上路,但能藉由自駕車協助高齡工作者往返各地,解決交通運輸之需求。例二,使用以口頭指令即能啟動任務的語音助理,來提醒高齡工作者之每日代辦事項與公務行程,高齡工作者則可免於手動記錄瑣碎事務,專注於充分運用腦力,為同仁進行工作指導。

以青壯年工作者而言,由於流程自動化軟體愈趨成熟與普遍,具有標準流程的日常性規律事務則可交由數位科技來完成,青壯年工作者可將更多的時間用於發揮創造力,藉由年輕不設限的思維與活力,促進更多創新與發明之發生。例一,將結構化資料倒入資料分析軟體,自動產出分析結果,以其明確的數據分析與圖表走勢,協助工作者能夠更快地擬定決策。例二,未來的辦公空間將充滿各種智慧連網裝置或機器人,像是戴上AR/VR眼鏡,用手勢比劃來簡化工作流程,或是透過環境智慧化感知科技,由機器自動調節室內空間的溫度、光線…等開關,也就是說,當工作者沈浸於智慧連網的辦公空間時,青壯年工作者將可透過嫻熟使用與操作數位工具,顯著提升工作效率與競爭優勢。

 

未來人才運用新思維

職場所需的人才職務與工作技能常會隨著科技演進而不斷更新,由數位科技及其創新應用所驅動的產業數位轉型之影響層面廣泛,舉凡企業營運、商業模式、工作本質、生活型態…等均有可能受到影響。根據數位科技智慧應用的演變脈絡,及其涉及的影響層面,未來人才運用思維可從兩方面加以探討,一為智慧應用創新服務開發者、另一為智慧應用創新服務使用者。

以創新服務開發者而言,由於智慧應用創新服務會於各行各業當中展開, 將資訊科技專業技能與每個行業的特定領域專業知識相互結合、融合運用,成為未來人才發展趨勢,意即,需以跨領域的方式,探索各種智慧應用創新服務的價值。

以創新服務使用者而言,人類與機器的關係演變與互動模式成為未來職場當中的必修課程,職場工作者必須學習如何與自動化、智慧化的機器人或裝置共同完成任務,促使人機關係達成最適化,因此,鼓勵工作者得以適應與重新學習人機互動模式與關係建立,則成為各企業未來需優先面臨的挑戰。

作者:黃筱雯/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