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訓三「跨」特質,打造因應ESG浪潮的永續人才


隨著市場愈來愈重視永續,企業需要培訓與招募更多永續人才,來因應這股ESG浪潮。根據2022年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與優樂地永續合作的「HR x ESG人資大調查」結果,人資單位認為推動ESG時最主要的三個挑戰分別為1.難以評估效益、2.缺乏ESG相關知識、3.缺乏ESG相關人才。在永續人才缺乏與大多數員工不了解永續的情況下,企業很難訂定有效的永續策略,不利推動永續發展。

HR認為推動ESG事務面對的挑戰為:難以評估效益(61.1%)、缺乏ESG專業知識(59%)、及缺乏ESG相關人才(55.2%)。

圖一、企業HR推動ESG事務面臨之挑戰

 

面對產業對於永續人才需求多元,以優樂地永續在永續人才的培訓實務經驗來看,建議尋找具備三「跨」特質的永續人才:

 

「跨」專業整合

有些人以為只要會寫永續報告書、溫室氣體盤查就算是永續人才,優樂地永續朱竹元董事長認為,「企業培養優質的永續從業人員或永續長,必須具備多領域的經驗,跳脫純理論,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出好的永續規劃,才能讓公司從單純符合法規,提升到防範風險,最後才能真正地永續發展」。舉例來說,永續人才須有能力判斷氣候對於公司營運與財務的衝擊,並協助公司針對風險訂定減緩與調適的策略;或是如何從供應鏈管理下手,讓公司更導向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或是如何在編撰永續報告書的過程中,找出公司在永續經營的盲點,協助規劃永續的策略藍圖與短中長期目標。因此永續人才不能只了解單一領域,而是有跨專業整合的能力。

 

「跨」部門溝通

永續推動的事項,從完成永續報告書到規劃永續專案等項目,並非單一部門就能做到,但對很多人而言,會面臨新的改變,因此感到不理解或排斥。建議永續人才需要同時具備分析問題與溝通的能力,才能帶動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員工一同支持。例如:面對質疑永續專案表現的人,可以透過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註],從效益來量化說明永續專案的成效;或是了解利害關係人的痛點,願意持續倡議,讓其他員工認同永續的重要性。懂得善用工具或同理心溝通,永續才有可能成功。

 

「跨」出舒適圈

永續人才需要具備不怕挑戰、堅持且熱情的人格特質,跨出舒適圈,才能走得更長遠。永續人才必須時時刻刻吸收新知識,才能因應不斷變化的法規、政策和市場趨勢;面對不理解甚至持反對意見的利害關係人,有耐心地持續溝通直到獲得認同;對於未來,願意引進新的管理方法、技術或是與新單位合作,不害怕嘗試與挑戰。具備以上的特質,個人和企業才能共同永續成長。

企業在培育永續人才方面,從可以這些方式著手:1.鼓勵或落實制度,培養員工定期閱讀新聞、或以讀書會的方式研究法規、市場、永續指標;2.安排不同部門人員共同參與永續課程或活動,掌握系統性知識或了解最新趨勢;3.透過訂定公司策略藍圖與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將永續內化到公司的制度與文化中,更容易達到跨域溝通的成效。從「跨」專業整合、「跨」部門溝通、「跨」出舒適圈的三「跨」特質著手,打造能因應ESG浪潮的永續人才。

 

[註]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由英國政府第三部門辦公室(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簡稱OTS)主導推出,是一個衡量工具,旨在衡量專案活動對於社會、環境和經濟層面所產生的影響,並以貨幣價值呈現。

作者:蔡承璋/優樂地永續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