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微學習的迷思與真實
微學習(microlearning)是著重可即學即用的技能、透過相對微小的學習單元(或模組)進行學習的活動。隨著人們注意力跨度(attention span)愈來愈縮短,又愈來愈習慣透過社交媒體之類傳遞簡短內容的數位管道接收和傳送資訊等因素,常利用影片、文章、部落格、電子書、音檔、PPT檔、資訊圖表和工作輔具等方式傳播內容的微學習在職場上愈來愈成熟。
大企業的成功經驗及相關研究發現,正為微學習的推廣加持
傳統的職場學習與發展活動和員工的日常工作常是分開的,員工可能需離開工作崗位去聽演講、參加研習班或研討會,但是微學習採取盡可能不打擾員工工作的方式,讓員工在工作流程中獲得好消化、可專注的短小課程,即學即用。
許多大企業已經累積了運用微學習的成功經驗。例如提供叫車服務的Uber公司因為每天都有新的司機加入服務行列,而面對雙重挑戰:第一重是要如何快速訓練他們為廣泛大眾提供服務;第二重是要如何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維持各地的服務標準。Uber自2017年中開始借重一家人力平台,透過微學習和行動使用,協助公司進行人力訓練、參與和交流。準司機們透過智慧型手機平台,經由微小單元的互動場次輕鬆地學會如何使用Uber app和提供優質服務。經過長時間的微學習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結果比較發現:實驗組司機比其他組司機快13%加入服務行列,實驗組司機的乘客滿意度評比高、且大幅減輕Uber公司支援中心的壓力、同時大幅降低成本、司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平台,81%的司機同意該app提供了很好的指導。隨後,該平台被選為涵蓋歐洲、中東及非洲三個地區42個國家的Uber主要線上訓練平台。其他像沃爾瑪(Walmart)公司的安全實務訓練、IBM公司的雲端專長課程借重微學習的成功案例,也常被提及。
此外,2018年任職於美國Aura Interactiva全球數位學習公司的古鐵雷斯(Karla Gutierrez)彙整了一些微學習相關研究,發現:(1)採用一口大小(bite-sized)之微學習單元的學習遷移(即學以致用)效率比採用較長時間的傳統訓練課程高17%;(2)80%的學習與發展專業人員喜愛微學習,因為他們的學習者偏好微學習;(3)員工對短小課程的參與度會比長時訓練課程高50%;(4)微學習每次3~7分鐘的學習時間,和人類的工作記憶能力和注意力跨度相稱;以及(5)相較於傳統訓練課程,微學習課程的發展成本可節省至50%,發展速度則可加快到300%。以上大企業運用微學習的成功經驗以及相關研究的發現,都正在加持微學習的推廣。
微學習的迷思需及時被釐清,才能被正用和善用
但是,大眾對微學習的概念與實務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迷思(myth),需及時被釐清,才能正用和善用微學習以發揮其成效。而上述大企業的成功經驗和相關研究發現也是在正用下的結果。以下是三項主要的迷思與真實:
迷思一、把學習內容切細即成微學習
真實:並非時間短的學習就是微學習—微學習的簡潔單元既需具有獨立性,也需具備必要的關聯性。
忘掉如何打領帶的某員工,某天需要打領帶參加會議,他在影片分享平台上搜尋到三分鐘的打領帶學習單元,就邊看邊做將打領帶的問題解決了。該單元也發揮了隨選訓練(on-demand training)功能。如何打領帶是個小主題的微學習,微學習也適用於許多大主題或複雜主題。設計大主題的微學習課程時,單純地把課程內容分解成片片段段的微小單元,而忽略了單元本身需具有自我俱足的獨立性和需具備與其他單元的關聯性時,即偏離微學習的理念。換句話說,並非短小的學習內容就是微學習單元。每個微學習單元需簡潔到只針對一、兩個目標,提供學習者精準、必要的資訊量,協助學習者順利達成目標。就大主題而言,學習者在經歷由應學課程(或大單元)化整為零後的幾個微學習單元之中及之後,需能再化零為整,由在好幾個短小單元的小成功積累成大進步,且其學習彈性、可消化性、學習保持力等,都需比用傳統方式學習為佳。所以,微學習單元需設計成像積木塊或拼圖片一般,既獨立自主又關聯整體,單元本身除了內容輕薄短小之外,尚需講求目標、方法和評估等,而各單元的組合需彰顯明晰的學習計畫和學習進路。易言之,微學習是需要費心設計的。
迷思二、微學習可運用在所有課程和取代其他學習策略
真實:微學習無法適用所有課程和取代各種策略—微學習只適合採短期專注策略的課程,但很適合和其他學習策略相輔相成。
微學習不是萬靈丹,只能適法適用,無法運用在所有課程。所以,課堂學習、線上學習、師徒式指導(mentoring)、教練(coaching)等等現有的職場學習策略都還會存在,但是微學習已成為它們強勁的競爭和合作夥伴。就競爭面而言,微學習採用的是短期專注策略,學習者針對需求瀏覽內容、記住內容、繼續向前,亦即每次針對一、兩個問題近接短打、各個擊破、向前推進。許多公司常用微學習訓練員工如何遵循程序、執行任務或使用特定的工具或技術(例如觀看兩分鐘的影片學會如何設定工作電腦)。單用微學習較不適合用在學習廣泛、基礎知識,也較不適合用來學習分析能力或探討因果關係、確需動手示範教導時。就合作面而言,微學習很適合和其他學習策略相輔相成,例如,員工完成某一主題的線上學習(甚至課堂和線上混成學習)之後,可借重微學習提供有效的工作崗位上教練作增強。例如員工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快速找到微學習單元來協助其完成任務。美國人才發展協會(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TD)曾調查596名人才發展專業人員,其中八成多反應他們用微學習來增強或補充正規訓練。
迷思三、微學習務需使用行動載具
真實:微學習不見得非借重行動載具不可—微學習也可借重其他方式呈現內容,但利用行動載具如虎添翼。
微學習所依據的一步一步來(或一點一點來)的逐步學習原理由來已久。所以像傳統圖卡、檢核表和其他學習輔具都可用做呈現微學習內容的媒體。但是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微學習更加便捷,而行動科技的出現又使微學習得以大步開展,幾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更已成為當前微學習的利器。所以當今的微學習是古老方法結合了現代科技,相得益彰,未來也會持續相因相成。
因為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載具可和微學習巧妙搭配,國外已有不少微學習供應商(或平台)建立了影片、文章、遊戲、部落格、電子書、音檔、PPT檔、小測驗、資訊圖表和工作輔具、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共享式內容元件參考模式)課程等形式的行動友善學習內容庫,優質的學習內容有針對的對象和主題,可供職場員工依其需求、隨選學習。
總而言之,和傳統的訓練相較,微學習在消極面可避免每次長時大量學習發生「貪多嚼不爛」的問題;在積極面,像由傳統固定三餐制改採「少量多餐」或在三餐進食之外依需求做「餐間補強」方式,較易進食、較好消化、較合需要。但是要彰顯微學習的成效,需能破除上述的迷失,使能被正用和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