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創意.學跨界~創新美好未來


何謂創意?

我們常常談年輕人應該有「創意」,但是何謂創意?有新的ideas就是創意嗎?

我們過去常談左右腦的不同學習,左腦包含了文字、直線、數字和邏輯,而右腦則包含了空間、顏色、和藝術…等。

日本教育學家七田真在2002年提出「超右腦革命」,指出左腦比較多直列式思考,即一層一層往下,又稱「垂直思考」(英文稱為Brain Flow),而右腦是以圖像思考和記憶,又稱為「水平思考」(英文稱為Brain Bloom)。例如:今年是「鼠」年,會想到老鼠,老鼠會想到米老鼠,米老鼠會想到迪士尼,迪士尼會想到美國…等。這是「垂直思考」。某公司為了開發一款新型手機,想知道使用者希望新型手機有哪些功能?這時運用水平思考得到的項目就會非常多—包含相機、地圖、計算機、影片…等。

創意是什麼?實踐大學國貿系教授李慶芳認為創意思考的三個特質,即創異(創造差異性)、創易(創造容易性)、創益(創造更多的利益)。因而賈柏斯(Steve Jobs)將所有功能都放在「手機」裡,讓生活更為便利,即符合這種思維。

 

如何做好創意思考?

很多時候在公司提案,老闆都要求要有「創意」。但是屢屢被打回票,該如何訓練我們的創意思考呢?

1.觀察:可經由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任一事物來了解。舉例:如果沒有預算的限制,很多人會去「星巴克」喝咖啡,而非選擇去超商買咖啡。這是為什麼?深入觀察後會發現,星巴克從「視、聽、嗅、味、觸」覺等五感下手,帶給消費者富有層次的體驗,與超商所訴求的「便利」大不相同。

2.活用想像力:大家常說自己沒有想像力,但是若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應該都可以輕易地回答出來—例如:請問「家裡」沒有什麼?「手機上」沒有什麼?或者是「如何可以不花錢環島?」、「咖啡廳可以結合什麼?」…等。

3.腦力激盪:我們會覺得一個人想法有限,但一群人就不一樣了。美國BBDO (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廣告公司創辦人亞歷克斯Ÿ奧斯本於1938年首創「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它的原則是:(1)追求數量;(2)禁止批評;(3)提倡獨特的想法;(4)綜合並改善。你覺得保特瓶可以有幾種用途?別忘了和你的團隊成員一起討論,若超過24種,你們就是有創意的一群人。

 

如何跨界學習?

我們常希望年輕人跨界學習,也說我們不要只做「I」型人,而是伸出另一隻腳做「π」型人,但是另一隻腳並非隨意伸展的,而是需由自我的優勢中去找出哪一部份的能力還沒有被開發,再加以學習和琢磨,方可成為有職場競爭力的「π」型人。

跨界學習需注意以下幾件事:

1.平衡左右腦:可以學習不同的領域的知能,訓練自我的敏覺力和應變力。例如:學科技、工程的人也可以練習一下藝術創作。很多銀行家或者醫生,下班後都努力在創作、學音樂或藝術,讓自己更增加另外的知能。學人文藝術者也學習管理工作室、看報表,這樣也是好的平衡。

2.理論與實務結合:兩者不是水平線,而是有交會點。不是到不同學院修課或者是輔修另一領域就是跨界學習,出社會後就知道有時候「通才」比「專才」有用,所以應該是有人文歷練素養,並具有專精的能力和技術。

3.學習整合跨領域的知能:任何所學的東西都必須融會貫通,並啟動內在基因來用心思維,如何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其他部份。

《跨界思考操練手冊(陳永隆、王錚,2018)》一書中提出了「跨界潛力自我檢視表」,非常值得大家進入自我測試一下。

最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學習利用跨界學習來引發更多的創意,並對生活、工作有所幫助。以下有幾點提醒可以在生活中就實踐它:

  • 學會同理心:透過觀察、理解和溝通,讓自己更貼近目標群體的需求。
  • 學會界定問題:利用實務發生的問題,尋找可以解決的方法,但是方向錯了就會耗費時間和力氣。
  • 學習集思廣益:利用前述的腦力激盪法和焦點討論,採納更多人的意見,使創意變得更可執行。
  • 行動測試:想好就可小部份或者小範圍的試做,抱持著冒險的精神才能為自己贏得未來的康莊大道。

 

延伸閱讀:測驗/你是跨界人才嗎?,天下雜誌,2018.07

作者:邱美華/僑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台灣生涯發展諮詢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