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重創業創造就業的政策宜審慎樂觀


創辦人之一是出生於南投竹山之高民環(Min Kao)的Garmin公司現任董事長和執行長彭布爾(Clifton Pemble),在2018年接受訪談時說:Garmin是1989年從一家小型購物中心的兩個房間用餐桌和餐椅開創公司的,……現在市值110億美元,……Garmin在32個國家/地區已擁有超過12,000名員工。換句話說,高民環等人的創業既創造了價值也創造了就業(創業時資本400萬美元、員工12名)。

借重創業開創工作提高就業率是大多數國家的政策,但是什麼樣的創業才能有效創造就業?本文作一簡要論述和提醒。

 

借重創業創造就業的政策面對不少挑戰,需審慎制定和推動

丹尼爾.伊森伯格(Daniel Isenberg)於2016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創業真能創造很多好工作嗎?〉,開宗明義指出題目的答案沒那麼簡單後,對想借重創業創造就業的政策提出下列五項挑戰:

一、成功倖存的新創企業才能創造就業

許多新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倒閉了,成功超越許多障礙的少數異類才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變得更強壯。亦即,成功倖存的企業才能創造就業,大多數的新創企業並不會創造工作。

二、新創企業的工作常是低薪及高比例是低技能的服務性工作

新創公司的工作常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是低薪或無薪,且高比例是低技能的服務性工作。

三、有些研究發現不支持透過創業創造就業是好政策

國際有些研究發現:新創企業人士數量名列前茅的國家或美國排名前三名的創業州並非頗具經濟競爭力的國家或州,甚至發現一個國家的創業數量與其國家競爭力呈負相關;在新創公司工作最容易失業;現有公司創造了72%的工作機會,新創公司只創造了10%的工作,而透過企業支持方案投注在新創公司以創造一個工作的公共投資成本是投注在現有公司增多一個工作的三倍。

四、新創企業量和工作機會兩者呈正相關常止於相關而非因果

除了新創企業量和工作機會量的相關性常被過度作為因果性的政策規範之外,成功新創企業密集地區也常是當地有相當大的公司(如美國科羅拉多州波德和印度邦加羅爾市有IBM)先為當地的企業生態系統注入人才、聯結和知識,所以當地的新創企業在成為創造就業的「因」之前先是「果」。

五、創業創造就業的想法部分來自某種統計錯覺

相關調查常只關注新創企業新增多少工作,對成熟企業的調查則關注新增和流失多少工作,所以是方法上造就了創業很會創造就業的海市蜃樓。

丹尼爾.伊森伯格(Daniel Isenberg)提出上述挑戰之後,提醒大家只有極少數的新創企業可確實創造一些好工作。有關政策制定者必須更準確、更有見解地看待新創企業,以促進經濟成長和長期經濟繁榮。

得自上的意涵至少如下:(1)創業政策宜力求協助創業成功,因為創業的成功率不高,只有成功的新創企業才能創造就業;(2)創業政策宜更著重在創造好工作,例如該更有差異化地扶植高技能、高薪酬的生產性工作;(3)創業和促進就業政策宜更重視由成熟企業創造就業和衍生新創企業。就第3個意涵作個比喻:有家花店的老顧客在店裡買了一束鮮花後,發現緊接在她後面買同樣花束的客人買得較便宜。就在下一位客人離開後詢問老闆為什麼賣她比較貴的價錢,花店老闆說:你是老顧客,在你後面買花的是新顧客,我為了吸引新顧客下次再來消費,主動給她優惠。老顧客於是選擇換家花店消費。創業和促進就業政策不能喜新忘舊

 

企業既是工作創造者也是工作破壞者:企業年齡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重要因素

2017年的美國人口普查報告指出,2015年有414,000家新創公司創造了250萬個新工作,平均每家公司創造6個多工作。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則指出,2017年全美創立了415,226個新創公司,創造了170萬個就業機會,平均每家公司創造4個多工作。但是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在2010年的研究報告《創業在工作創造和工作破壞中的重要性》就已指出,美國新創公司平均每年創造300萬個新工作,但是在公司的所有其他年齡段(包括剛成立後的頭一個完整年的公司到已成立兩個世紀的公司),都是淨工作破壞者,每年淨流失100萬個工作崗位。該報告舉例,2005年新創公司創造了350萬個工作,其中35.5萬個工作是由1995年創立的10歲公司所創造的,可是當年在1995年創立的10歲公司流失了42.2萬個工作,入不敷出。

換句話說,企業有像成、住、壞、空四相的生命周期,高峰期介於住和壞之間。企業雇用員工數量和企業年齡的關係曲線大致呈鐘形,在高峰期(鐘頂)之前是工作創造者,在高峰期之後是工作破壞者。所以,企業年齡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重要因素。只是,隨著企業的老化,其所創造的大部分就業機會仍然存在,對經濟仍會產生持久的影響。

 

結語:創業不易但仍須審慎樂觀的政策推動以促進推陳出新、生生不息

創業之不易有如馬雲所說:創業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價,淚水是學費。固然如上述,借重創業創造就業不宜過度樂觀。但是創業被期望既創造就業也創造價值等,有推陳出新、生生不息的新創企業才能以新增的工作沖抵企業因關閉和萎縮而流失的工作,所以提高就業率仍需審慎樂觀的創業政策予以促進。

作者:李隆盛/中台科技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