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2年第5期關於人才快訊人才快訊FB粉絲團取消寄送
人才快訊電子報

強化國際人才延攬及留用,提升國家競爭力

國家發展委員會 提供
政府持續推動國際攬才及留才等各項策略,包括:針對重點產業的國際人才需求,推動專案性攬才計畫,擴大吸引僑外生來臺,俾後續銜接留臺工作,同時放寬外國中階技術人力留用規定,以充實產業發展所需人才與人力。<more>

留用資深優秀移工 充沛產業人力好處多

譚仁傑/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勞動部於去(111)年起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符合資格的資深移工、僑外生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並且無工作年限的限制,雇主亦無須再繳納就業安定費,並可遞補等量的移工,大幅提高企業用人彈性。方案開辦以來,已核准近1.2萬名移工轉任中階技術人力,有需求的企業可多加利用適合管道協助移工轉任。<more>
中階技術製造工作審認
 

勞動部:製造業雇主可增額5%優先承接在臺待轉職移工

吳慧玲/工研院產業學院副管理師
最新勞動法令,您不可不知!因應製造業受景氣影響調節人力的需求,並保障產業移工轉換雇主之權益,勞動部已於今年6月發布最新的聘僱移工申請相關法規,新增製造業雇主可承接國內移工增額5%之彈性機制,即日起即可接受申請。<more>
     

通過號稱歐洲最先進的移民法,德國展現吸引全球技術人才的決心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
德國2009年便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致力於提高勞動力參與、教育、職訓等措施,2023年6月更通過新版《技術移民法》,號稱是歐洲最先進的移民法,從資格、經驗、意願與發展潛力等三面向放寬移民條件與簡化申請規定,可看到德國積極向全球攬才的作為,展現吸引全球技術人才的決心。<more>

日本近期延攬外國技術人才之推動作法

張峻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
面臨少子化及飽受缺工之苦的日本,近年來亦開始鬆綁相關移民政策,包括重新檢討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及特定技能制度,採納專家建議制定更重視外國勞動者人權的相關規定,積極延攬具有專業及技術的外國人赴日工作、定居,以補充勞動力缺口,活絡日本經濟。<more>

安全駕馭數位未來─美國網路資安人才職涯地圖

顏麗英/工研院產業學院計畫經理
數位時代的網路資訊安全逐漸受到重視,對於資安人才需求持續增加。美國在2010年即啟動國家網路安全教育倡議(NICE),發展出完整的資訊安全教育架構,包括培育、培訓與職涯發展,並提供3種體系共14種職涯路徑呈現方式,以因應產業、教育界及個人生涯規劃之運用。<more>
     

日月光為員工職涯定錨 留才結夥向前行

採訪整理:李曉媛/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想知道日月光怎麼留住優秀外籍員工,共創企業未來?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李叔霞表示,「感謝政府適時推出移工留才多項政策,讓日月光可透過多元的管道(薪資、技術條件審認、移工在職進修專班)留用移工,在外國人才及人力布局能夠完善且充足。」讓我們一起看看日月光是怎麼留才的。<more>

傳統製造業攬才新階段、新思維

黃麗玲/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理事長
近幾年最令企業主管和人資人員揪心與挫折的,莫過於求才的困難度提高,尤其是傳統製造業,可能多數企業持續處於增補不足額、人力緊繃的狀態,留下來的員工因此工作量增加,以致形成下一波離職率再攀升的原因,形成負向循環。是時候改變傳統製造業的攬才思維,邁入新的階段…<more>
     

選才該用性向測驗還是性格測驗?

李隆盛/國立聯合大學及中臺科技大學前校長
人怕入錯行,公司也怕雇錯人。雇用了工作適配度低的人員,而出現未能如期如質完成工作、和同事鬧翻、忽視公司的使命和價值等情形,會有減損生產力、員工士氣和公司聲望,以及增加替換員工的成本等不良後果。而您瞭解公司為了提高選才鑑別度所採用的各種測驗工具嗎?<more>
     

龍華科大擴大招收新南向學子 培育優質實務人才

採訪整理:李曉媛/工研院產業學院研究員
龍華科大布局未來教學,將目光放到海外人才培育,將境外生比例列為辦學長遠目標之一。積極投入海外招生,延攬高素質僑外生來台就讀,開辦僑生產學攜手專班、新南向國際專班,也積極與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學校合作,布局海外據點,以達到培育優質實務人才,提供產業所需人才之目標,讓我們來看看龍華的經驗分享。<more>
     
     
 

人才快訊徵稿

人才快訊電子報長期從經濟或產業的觀點,關注國際人才發展的趨勢、議題、各國政策措施及典範案例…等,藉此提供創新的人才觀點與倡議,促進我國人才發展資訊的交流。歡迎有意投稿的產官學界email至 itp_service@itri.org.tw
 
     
[註]因應經濟部組織改造,自112年9月26日起,經濟部工業局正式更名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版權所有©2023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維護單位:產業人才政策規劃與推動平臺計畫│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 www.italen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