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4年第1期關於人才快訊
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
政策專區  

AI大爆發!人才從哪來?為企業篩選AI應用人才大軍,iPAS準備好了!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
為回應產業迫切的AI應用人才缺口,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已於2024年發展「AI應用規劃師」職能基準,提供產業及學界作為該項職業能力發展及培育/培訓規劃之參考,並於今年首度辦理「AI應用規劃師」初級及中級能力鑑定考試,第一梯次考試將於3月舉行,歡迎報名並閱覽本文介紹!<more>
     
國際瞭望  

新加坡積極布局AI人才庫,跨領域培訓加速產業AI導入

林益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副研究員
新加坡長期以來不遺餘力地推動AI生態系,並將人才培育視為重要的策略與發展基礎。新加坡政府藉由「國家AI戰略」全方位推動AI人才培育,涵蓋擴大獎學金、實習制度,並推出針對設計、媒體、法律等跨領域AI認證計畫,致力於打造全球AI人才樞紐,深化倫理與法規教育,其經驗可作為其他國家借鑑的典範。<more>

韓國AI人才戰略:邁向全球AI三強的策略與願景

劉羽芹/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助理研究員
韓國政府以「2030年躋身全球AI三強」為目標,積極推動AI人才政策,多管齊下推進AI布局,鼓勵產學合作,支持大學與研究機構設立AI研究基地等政策措施,提供台灣在AI應用與人才培育政策上借鏡參考,逐步完善我國AI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奠定穩健的基礎。<more>
     
本期焦點  

科技變革賦能人才策略,淺談AI世代下的人才趨勢

朱師右/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顧問兼組長
人工智慧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類的生活,促進產業升級。本文聚焦探討AI科技對全球人才市場的深遠影響,並列舉因AI技術而崛起的各種新興職位及AI能力擴增的不同層次,同時分享在AI世代下,台灣的人才發展策略與機會。<more>

AI世代下人才的機會與挑戰

鍾文雄/一零四資訊科技(股)公司資深副總暨人資長、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常務顧問
AI技能已成為未來職場關鍵,麥肯錫預測2030年將有4至8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同時也會創造9億新職位,帶來高達4.4兆美元的經濟效益。根據調查,AI職缺數量近四年增長近五成,非科技背景人才亦有機會進入AI職場。本文介紹AI世代下人才的機會與挑戰,以及企業該如何進行組織與人才的數位轉型。<more>

善用AI提升人力運用效益

盧冠諭/振宇五金、全家國際餐飲雙獨立董事
AI運用的時代已經來臨,它是一個勢不可擋的浪潮!與其抗拒,不如認真思考如何讓公司內部可以落實應用。然而,新工具導入的最大阻力往往始於公司既有員工,本文將提供幾個讓既有同仁願意使用AI工具、提升個人工作效率的方法,期待對於讀者有些許靈感發想與助益。<more>
     
產學新知  

AI賦能計畫啟動—興大智慧製造基地引領產業升級

中興大學智慧製造整線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
中部是國內最大的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產業聚落,113年成立的智慧製造整線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坐落於中興大學,基地配備有天車式五軸機、車銑複合五軸機、三軸機、AR與VR虛擬工廠等近70種先進的軟硬體設備,並透過產學合作整合學術資源與產業需求,期能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more>

健康老化願景:高醫大引領咀嚼吞嚥健康新風潮

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
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每8位高齡長者中就有1位存在咀嚼吞嚥障礙問題。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高醫成立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培育醫療專業人才,共同推動全台咀嚼吞嚥健康發展。<more>
     
人資實務  

環遊世界看管理

黃淑芬/前中國信託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現任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美國人才發展協會人才發展認證專家CPTD
在113天環遊世界的旅程中,筆者觀察2000多名乘客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和船員透過自主企劃與合作,構建了高效又充滿活力的團體生活。發現自主驅動的內在動機比傳統交易型領導更具吸引力,強調組織應避免將人視為「資源」,而是注重個人的價值與創造力。管理的真正意義在於從交換模式轉向互利共生,讓每個人在組織中實現自我價值,點亮屬於自己的光芒。<more>
     
     
 

人才快訊徵稿

人才快訊電子報長期從經濟或產業的觀點,關注國際人才發展的趨勢、議題、各國政策措施及典範案例…等,藉此提供創新的人才觀點與倡議,促進我國人才發展資訊的交流。歡迎有意投稿的產官學界email至 itp_service@itri.org.tw
 
     
版權所有©2025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維護單位:產業人才政策規劃與推動平臺計畫│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 www.italen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