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2年第6期關於人才快訊人才快訊FB粉絲團

建立性別友善職場,擁抱女性多元人才

李心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為推廣職場性別平等,促進女性在產業中的留任與升遷,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於9月26日舉辦「擁抱女性人才,打造性別友善職場」論壇,請到104人力銀行、英特爾、阿斯特捷利康(AZ)、默克集團、中油、勞動部、經濟部、臺北市政府等公私部門代表,針對營造性別友善職場、促進女性留任與升遷等主題,進行分享與交流。<more>

友善性別職場安全的防腐劑─性別平等工作法

張瓊玲/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教授、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兼任教授
立法院於今年7月31日三讀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強化職場性騷擾防治機制,以保障被害人權益。本次修正重點包括:明確規範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的適用範圍(包括敵意工作環境)、「權勢性騷擾」入法、雇主知悉就要辦、「聽說」也要辦…等,於明(2024)年3月8日即將正式上路,本文亦提出幾項企業應預先做好性騷擾防治的諸項準備供參考。<more>
     

借力使力,韓國雙管齊下吸引海外優秀科研人才

李修瑩/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經理
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產業環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變革,相關的人才競逐亦加速進行,尤其在理工領域和淨零產業方面。韓國作為一個以科技和經濟實力崛起的國家,正集中國家能量培育雙軸轉型的創新人才,2023年5月提出「理工領域人才支援方案」、「能源人力育成中長期戰略」、「Eco-Up人才培養促進戰略方案」等三項人才培育計畫,積極藉由吸引海外科研人才及強化國內外人才交流,以因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並確保韓國在全球競爭中取得優勢。<more>

人人可以是「綠領」─德國「綠色技能」報告的人才養成術

王寶苑/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政策組研究經理
德國在其推動的工業4.0未來計畫中,亦肩負了推動工業淨零碳排的綠色轉型大計,今(2023)年工業4.0平台公布綠色技能(Green skills)研究報告,為綠色技能提供明確定義,並辨識出這些技能在產業不同行動領域的應用潛能,以及企業必備的關鍵基礎「綠色技能」。本文摘要介紹德國綠領員工能力「養成術」供我國參考。<more>
     

縮短勞動市場性別差距之道:友善性別的企業理念、彈性工時與性別化創新的管理措施

張瓊玲/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教授、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兼任教授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2年遴選出的性別主流化標竿企業,包括:達明機器人、友良高科技紡織、璨揚企業、黑松企業、技嘉科技、以及叡揚科技等六家公司,本文歸納其友善職場措施,歸結出7點特色,足以印證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戈丁教授提出的:縮短勞動市場性別差距之道。<more>

本土實證研究分享:職場友善育兒措施為留才重要關鍵

蔡淯鈴/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臺北市政府性別平等委員
根據國立臺灣大學王麗容教授與得人資源整合聯合團隊在2020年APEC獲獎的實證研究〈工作與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快樂指數―臺灣之獨特經驗發現〉,以主管支持為核心的種種友善措施,包括:協調排除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友善措施、提供育兒相關資訊、彈性工作安排…等,不僅育有0~6歲幼兒的父母很有感,對沒有小孩的員工亦同樣能提升組織承諾感。做好職場友善育兒措施,等於做好留才的一大步,是每一個追求永續發展企業所不可或缺的一環。<more>
     

如何建構女性友善的共融職場

鍾文雄/一零四資訊科技(股)公司資深副總暨人資長
104人力銀行分析2011~2020年超過1,118萬筆求職會員資料,職場女力已撐起職場半邊天,不過全產業及全職缺,女性主管占比皆低於女性員工(非主管職)占比。雖然女力晉升的玻璃天花板已逐漸變薄,但穿透速度仍顯緩慢。104人資學院所做的《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也指出,近五年來企業設置安親班的比例只提高1個百分點(20%提高到21%),建構女性友善的職場環境,仍然有待企業的積極投入。<more>
     

培育數位創新人才:迎接未來挑戰

陳俐陵/中技社人才培育發展中心
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的《2023 未來就業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全球23%的職場工作將受到綠色轉型、ESG標準和供應鏈本地化等趨勢影響,數據分析師、AI和機器學習專家、網路安全專家的工作機會將平均增加30%,企業轉型時面臨的主要困境是「勞動力技能落差」(60%)與「無法吸引人才」(53%);而企業主要採行的因應策略為「投資在職學習與培訓」(81%)和「加速流程自動化」(80%)。其中42%的受訪企業表示須優先培訓員工使用AI和大數據的能力,顯見數位人才培育已成全球共識。<more>

千富企業:中小型加工廠的「扭」轉奇蹟

千富企業提供;本計畫整理
千富企業的奮鬥過程,一如臺灣傳統中小型機械代工廠的縮影。曾經因為客戶過度集中而一夕遭遇訂單流失的經營危機,也同樣面臨需要數位轉型升級、智慧製造、淨零碳排等產業趨勢和客戶需求,以及大環境少子化、勞動力青黃不接、人才難尋等衝擊,來看看千富企業是如何面對並走好重要的每一步。<more>

新呈工業攜手供應鏈驅動淨零永續成長

新呈工業提供;本計畫整理
新呈工業董事長陳泳睿自接班開始,便從「人」的角度出發,不僅逐步從生產設備數位化,到運用工業技術推動數位優化跨域合作,再到創新製程實現AI智慧整合之數位轉型,勾勒出屬於自己的智慧工廠藍圖。接著更進一步以科技驅動淨零轉型,將成功經驗打造成減碳雲端平台系統,啟動「新呈綠色供應鏈」,舉辦聯合訓練,帶領上下游業者一起減碳,讓大家看到更多未來性,也為產業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持續加入。<more>

移動價值鏈的領導者   裕隆汽車厚植人才永續DNA

裕隆汽車提供;本計畫整理
2023年是裕隆汽車成立70週年,裕隆汽車長期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與車輛產業人才扎根,從適合親子同遊的觀光工廠啟蒙教育、技職人才培育、一路到最高規格的大專校院「FST學生方程式聯賽」,陪伴青年學子實現造車夢想。邁向2050淨零目標,裕隆集團運用汽車製造業優勢與資源,網羅與培育電動車及綠色相關專業人才,發揮綠色移動生態鏈的影響力,力促跨域與跨業合作,逐步落實各項低碳低能耗的ESG永續作為,共同為產業永續盡一份心力。<more>
     

永續女力 轉動世界

陳若玲/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
聯合國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展現了永續發展目標規模與企圖心,其中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是推動聯合國永續目標非常重要的二項推力槓桿。臺灣雖然沒有被列入全球性別差距調查的國家,不過我國仍然積極推動女力職涯永續,投資女力人才,建構人人有感的友善職場。<more>
 
     
     
 

人才快訊徵稿

人才快訊電子報長期從經濟或產業的觀點,關注國際人才發展的趨勢、議題、各國政策措施及典範案例…等,藉此提供創新的人才觀點與倡議,促進我國人才發展資訊的交流。歡迎有意投稿的產官學界email至 itp_service@itri.org.tw
 
     
版權所有©2023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維護單位:產業人才政策規劃與推動平臺計畫│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 www.italen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