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智慧製造 iPAS今年將打造機聯網及感知系統人才能力鑑定


工業4.0乃是繼工業革命、電力革命、資通訊革命後,另一波新的工業浪潮。我國以精密機械導入智慧技術,透過智慧化產線進行智慧製造,以智慧機械或智慧製造為主題,展開一連串的技術研發與產業聯盟,逐步幫助台灣產業智慧化、AI化,做到客製化服務,推升台灣產業轉型。

在我國的產業面臨數位轉型的關鍵時刻,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將於109年推出「機器聯網與應用工程師」與「感知系統整合應用工程師」兩項能力鑑定,預計八月推出初級考試,以打造充裕的機聯網及感知系統人才,讓產業能全力創造「智慧製造」的新價值時代。

 

實現智慧製造的基礎—機聯網及感知系統

實現「智慧製造」的基礎在於「機聯網」及「感知系統」,使機器互相聯網,從最基礎的單一設備聯網、整線、整廠到跨廠聯網。整線方面則可透過霧運算/霧聯網(Fog Computing/ Fog Networking)連結不同機台進行協作或是確保資料安全等任務。至於整廠通常透過雲端伺服器(包含公有雲或是私有雲),達成智慧排程、工廠管理、預防保養與大數據分析等任務。前述關鍵技術,部分屬於已開發穩定的系統產品,如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或自動化技術等,另有部分是開發中或是尚未普及之技術,如虛實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OPC統一架構(OPC Unified Architecture, OPC UA)通訊技術等。

目前台灣產業面臨的是如何整合前述關鍵技術,將其模組化,根據不同產業的需求,提出實務上真正可行的智慧回授系統,唯有如此,方能從現階段單機自動化格局,進一步推進到整線、全廠,即透過I/O模組、資料集中器、感測器、感測型無線網路裝置,乃至於直接藉助通訊整合等不同途徑,持續把自身的狀態資訊,輸送到後台的圖控系統,達到智慧製造之目的。透過建立感測器整合系統連結外界環境接收資訊,智慧機器的控制器可以接受感測器傳回的溫度、震動等訊號,順利做出決策,但是控制器的容量有限,有時無法立即讓機器做出反應,因此透過機器聯網技術,建立聯網平台,並把感測訊號和設備狀態上傳雲端資料庫,進而做出決策及相應改變。

 

智慧製造的內在核心—專業人才

盈錫精密工業副總經理巫有捷認為,要談智慧製造,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讓員工可以升級成更專業的人才。外在的形式容易建立,可是內在的核心還是人。他認為中小企業透過政府的資源和協助,要架構一個具有20台規模的機聯網不難,可是要如何維護,創造機聯網產生的效益,假如沒有後端的人才,如「機器聯網與應用工程師」與「感知系統整合應用工程師」,那是做不到的!

談到人才,巫有捷不諱言,以前企業都認為大學畢業就直接來企業服務,但學用落差等問題,讓企業「認清事實」。他甚至提出「企業不要等著學校培育人才來給我們用,而是要參與、共同來做這件事」。

 

透過iPAS,培養發掘問題解決的能力

「機聯網與感知系統在未來的運用是相當寬廣的」,擔任盈錫智慧製造推動聯盟副召集人,同時也參與iPAS規劃的劉佑軒博士進一步勾勒「機器聯網與應用工程師」與「感知系統整合應用工程師」的具體輪廓:除了該具備的學理基礎外,期待的年輕世代,是更注重創新、有Creative thinking 創意思考能力的人才。未來在iPAS的人才鑑別上,也會導向具有問題解決能力,他甚至建議透過「情境式」的考題,了解年輕人如何用技術來解決實際製造活動上面臨的問題,鑑別出「師級」而非「士級」的人才。「當你具備這三種能力,會非常有競爭力」。

今年(109年)8月即將推出的「初級機器聯網與應用工程師鑑定」,適合機械、自動控制、電機/電子工程、資訊工程、通訊等相關科系背景人才報考。「初級感知系統整合應用工程師鑑定」則建議數學、物理、電機、電子、機械、資工或工程等相關科系背景人才報考。

作者: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小組